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资治通鉴,史记,帝王为什么说《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这个说法是哪里来的,很多人都推崇《资治通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其主要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的协助下,历时十九年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
我国史志的编写体例,一般采用传记体、记事本末体和编年体三种。《资治通鉴》是采用的编年体,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959年(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万字。
史志的功能,一般是为了资政、教化、存史。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皇帝从历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中提供借鉴,因此他特地请宋神宗为其题写书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资治通鉴》的影响力有多大,何以成为帝王的教科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集的,这部书的成型原因是在宋英宗时,司马光将《通志》以《史记》为主,编成《周纪》5卷,《秦纪》3卷,共8卷,进呈英宗,英宗看后大为赞赏,并让司马光继续往下编修,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为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继续编撰《通鉴》,时间长达15年。《资治通鉴》完成后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正如《资治通鉴》最后司马光写道: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
大意是,司马光风英宗旨意编修,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删去冗长留下重要的,关系国家兴衰,民生休养,以善为法,以恶为戒,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通过前世的兴衰之事来考察当今的得失,所以这是一部供帝王来学习治理国家,心系百姓的书,其书中讲述了一些帝王建立国家,治理国家中出现的一些成功和反面事件,如里面讲述了很多有名故事、秦国为何强大,项羽为何失败,韩信又是如何被杀,帝王用人之术,所以说这本书是本帝王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是这本书是写给帝王兴衰存亡之道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它确确实实是帝王之书啊。帝王关注的是什么?治国、治官、治民,都是天下大而化之的宏观得不能再宏观的大事,言外之意就是说,帝王是不关注细节的。这就是帝王之书与大众史书最大的区别。换句话说,是司马光对史料的选择性取舍使得它变成了一本真正的帝王书。更准确的说,对于很多史实记载,资治通鉴的细节缺失到让人发指。我们来举几个例子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了。首先当然是战争。我在这里也反对 @张佳玮 所举的例子。他用马陵之战来对比《资治通鉴》与其他通史、断代史的区别是可以的,但他的结论是错的。他认为《资治通鉴》主要目的只是“削弱传奇与英雄色彩”,所以它是帝王之书。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里,《资治通鉴》之所以体现自己为帝王之书,就是因为它极度不关注战争本身的细节。我们先来看看《资治通鉴》中关于马陵之战的原文: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