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冯玉祥进北京后为什么把清帝赶出了紫禁城?
紫禁城,溥仪,优待冯玉祥进北京后为什么把清帝赶出了紫禁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按照冯玉祥的说法,他是一名革命军人,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他作为军人的职责,驱逐溥仪是为了完成辛亥革命没有赶走皇帝的遗憾,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
溥仪和皇室为《清皇室优待条件》能执行千秋万代,一直要求国民政府将《条件》写进宪法。国民政府每年给溥仪四百万两银子,当财政入不敷出有所拖延,溥仪大为光火,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违约。
溥仪一直把宫里的古董字画故意以赏赐的名义交给弟弟溥杰,让他拿出宫去卖。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说,他早知道不可能在宫里住一辈子,所以他一直或以赏赐或以送人的形式,将宫中的古董文物让他的家人带出宫去。
溥仪退位后,满清后室桀骜不驯,长期举行聚拜活动,积极寻找机会复辟。
1917年6月,前清遗臣张勋假借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军进京,直接拥戴溥仪重新登基,这场复辟闹剧虽仅过了12天就被段祺瑞和冯玉祥带兵平叛了。但溥仪等一众老臣不思悔改,仍在串联,溥仪亲口告诉众人,自己如果不是因为革命,这个年纪早就该亲政了。
这样的一种行动,让冯玉祥和很多人都很担心,觉得呆在紫禁城里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冯玉祥口上不说,其实他知道张作霖早晚要挥师入关,自己虽然已进驻北京,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从天津小站出来的北洋嫡系,别人不可能支持他。为了赢得北京百姓的支持,只能树立革命者形象,自然是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
同时也正如张作霖一口咬定那样,冯玉祥此举就是想侵吞紫禁城财物,他这是以正义的名义行土匪打劫之实。
紫禁城是清朝的皇宫,经历了上百年的积累,里面的珍宝不计其数,原先的清室八款优待条件中,紫禁城里的财物属于满清私产;
而冯玉祥赶溥仪出宫时却要求溥仪只能带私产走,公产必须留下,并只给了溥仪两个小时收拾。两个小时,溥仪能带走紫禁城多少东西?冯玉祥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溥仪走后,当时就留下了十多人开始清点故宫文物以及珍宝。
后来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说过,如果不是靠变卖紫禁城财宝,国民军也撑不到后来的北伐战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居士我想说,这是溥仪活该。清室逊位后,仍然居住在紫禁城里,就没干什么好事。不说他们阴谋复辟的事情,单说他们盗卖紫禁城中的文物,就活该被赶出紫禁城。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帝国已是摇摇欲坠,风雨飘摇。清廷紧急启用了在河南“隐居”的袁世凯,让他领兵对抗革命党,把他视为帝国最后的希望。但是,袁世凯是个大大的野心家,他也知道清朝气数已尽,现在举国上下都对爱新觉罗氏失望了,而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是中国最有权势之人,他的选择将决定中国的命运。袁世凯想做新国家的元首,于是他一手导演了一场“南北和议”。
最终,南方革命党同意以“优待清室”为条件换取清朝宣统皇帝溥仪自己退位。于是清朝灭亡了,民国成立了,但是宣统皇帝溥仪却继续居住在紫禁城中,保留了一个“逊清小朝廷”,也保留了封建王朝的那一套陈腐的规矩与奢华的生活。
小朝廷的开支十分庞大,比如:
内务府不仅维持了旧有的“御膳房”,而且还为溥仪增添了做西餐的“番菜膳房”,两处膳房每月的花销就高达1300元……据说每年小朝廷的总开支都不少于360万两。(吴十洲《紫禁涅槃》)
而且,就算在小朝廷经济拮据之时,他们也会大手笔地恩赏那些依然效忠于小朝廷的大臣们。比如溥仪回忆道,民国11年
内务府给我编造的那个被缩小数字的材料,不算我的吃穿用度,不算内务府各司的开销,只算内务府的“交进”和“奉旨”支出的“恩赏”等款,共计开支八十四万零五百九十七两。(溥仪《我的前半生》)
小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便开始打宫中珍宝文物的主意。
比如1922年,清室开始为溥仪筹备婚事。虽然溥仪已经毫无权力,但是该摆的谱可一点儿都不能少。不过清室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庞大的婚礼费用,他们查阅清朝历代皇帝婚礼的档案,发现同治皇帝大婚的费用较少,于是决定按照同治婚礼的规模来办。不过就算如此,也需要50多万银元,这是小朝廷无力承担的。于是他们竟将紫禁城内历代皇帝珍藏的文物拿出来拍卖以及抵押。
婚礼之后,小朝廷将大批金器和古玩抵押给大陆银行,共借款80万元,抵押品中甚至包括册封皇太后、皇后的金册等物。其实这并非小朝廷第一次抵押宫中珍宝,在婚礼之前的中秋节,小朝廷就将一批金器抵押给汇丰银行,借款50万元,作为中秋节款发放给大臣们。1923年,小朝廷又向汇丰银行抵押了80件金器。这些抵押的物品,小朝廷最后无力赎回,只好估价卖给银行。
在抵押之外,小朝廷还大肆拍卖宫中珍宝,比如1922年就用公开投标的办法拍卖古董文物。他们甚至准备将奉天的《四库全书》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日本!万幸的是,这一消息刚一传出,立刻遭到各界谴责。比如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发布的《为清室盗卖四库全书敬告国人速起交涉启》中说:
禁城宫殿及所藏之图书古物,皆系历代相传国家公共之产,亟宜一律由我民国政府收回,筹设古物院一所,任人观览。
最终,清室的这一企图并未得逞。
不仅小朝廷公然抵押、拍卖宫中珍宝,很多大臣、太监都在疯狂地盗窃紫禁城中的财宝、文物。
溥仪回忆道,只要是有机会偷窃的人,都在放心大胆的偷取紫禁城中的财物,而且不同人有不同的偷窃方法。比如太监们溜门撬锁,悄悄地偷。官员大臣们则通过办理抵押、标卖或借出鉴赏,以及请求赏赐等借口明目张胆地偷。而溥仪完全拿这些人没辙,当他想制止的时候,反而引起了更大的麻烦。
有一天,溥仪的师傅庄士敦告诉他,在自己住的地安门街上突然新开了很多古玩铺子。这些古玩铺的老板有宫里的太监,有内务府的官员,以及官员的亲戚。于是溥仪决定清点一下宫中的古玩珍宝,以杜绝盗患。
没想到这么一来,紫禁城里的盗案反而增加了,而且偷盗者更加有恃无恐、明目张胆。比如,毓庆宫库房的门锁不知被什么人砸掉了,乾清宫的后窗户也不知道被什么人打开了,甚至溥仪自己新买的大钻石也不见了。
当他们准备清点建福宫的库存时,居然燃起了一场离奇的大火,将所有财物全都烧了个干净,再也无从查起。
这场大火的损失很大,把建福宫附近一带,包括静怕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延春阁、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许多建筑都烧毁了。据溥仪回忆说,这些建筑是紫禁城里储藏文玩珍宝最多的地方!究竟有多少宝贝在大火中毁灭,那就永远不得而知了。事后内务府给出了一个损失清单,据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记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