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时候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都是,的人,善恶小时候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时候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是智者对人的高度概括之结论,一般理性的人都视之为人类社会的规律。其实新生儿除自然的条件反射外,一无知二无能力“行善”或“作恶”。善与恶相对,既无“恶”则为“善”从而又蕴含着“不侵犯人”就为善。人的善恶是后天形成,一般文化人皆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出生本来都是一张白纸,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外界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特别是父母的教导,影响孩子的一生,学校只是第二课堂,所以教育孩子,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无善恶,但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点己经得到证明。一个婴儿就知道与人抢东西吃,这就是自私的本能。为了个人的利益,人可能做任何事情,这就需要人的社会化。通过道德规范、法律制度的约束,使个人成为社会人,成为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私心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增加私心的正面影响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都读过“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人性的善恶是基因决定的。善念和恶念,都藏在一个人基因的角落里,像潘多拉的盒子被封闭着。成为一个善人或成为一个恶人,就是看善念和恶念去如何开启这个盒子。而从小耳濡目染的生存环境,就是开启这个盒子的一把金钥匙。
如果生存的环境条件点燃了的恶念,就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邪恶的人。如果生存的环境条件点燃了善念,也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善之人。内因是基因遗传,外因是客观环境。内外因相结合才能成就一个人。
西汉有名的酷吏张汤,小时候因家里的肉被老鼠所吃,遭爸爸误解,他就满屋子找到了这只老鼠,待“鼠脏俱获”后,学其父判案,写了一本宣判书,宣告老鼠的死刑。小小年纪,断案有模有样。长大后备受汉武帝重用,为讨好皇帝,竞然发明了“腹诽罪”,残忍至极,一手操办了“巫蛊事件”,使汉武帝与至亲相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就像我们找儿女亲家一样,首先要看看这一家人的人品如何,如果这家人口碑不好,人品很差,谁还愿意和他攀亲呢?谁还敢和他做亲家?
我们身体里都有善念和恶念。只不过善良的人,习惯于最先启动善念,而歹毒的人,习惯于最先启动恶言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但小的时候,读过《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而且,后来也教过外孙女读过上千遍。我本人觉得,一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什么都陌生,什么都未知,说他善与恶就是一种想像而已。其实,人的善与恶都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各种成长环境的改变,和各种成长经历的实践,把人的思想行为慢慢固化,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形成了善与恶的分界线,对于善良的人,大家都普遍欢迎支持鼓励,对于行恶的人,大家都去批评愤怒打击。我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严格教育,要求做一个有爱心有善心的好孩子,学校里及社会上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基本形成了一种扬善除恶的良好氛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总之,要多做善良的事,不做丑恶的事。堂堂正正做人,圆圆满满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夲善,人性是善还是恶这个话题从古至今一直在讨论,大部分人认可的说法是,人刚出生都是夲性善的,随着增长,接触的社会环境人文认知不同,有了善恶之分,并非天生的人就有善恶之分的。
上一篇:国外不能直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