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于24节气,你都有哪些认知?
节气,农谚,早稻关于24节气,你都有哪些认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24节气,你都有哪些认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廿四节气,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农业播种期与收获期的参考表。
我国幅源辽阔,南北相差几十个纬度,在同一个纬度线上,会因海拨高度、风力走向、阳光日照、降水概率,播种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讲究。
由此,在各个地方都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农业谚语,来指导农业。
长江中下游流域,在七八十年代栽插水稻都是一年两熟,以位于北纬31°线为例,这早稻下秧农谚说的日期是“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在后”。
从气象学上,“清明”节气基本上在阳历4月5日,是地球公转轨道到达太阳黄经面15°线,这农历头年逢闰月,这第二年清节前会提前到农历二月,当年逢闰月(必须是闰三月之后的月份,或当年不闰月),这清明节大多都在农历三月。
到了早稻收割期,最早成熟的早稻基本上都在“小暑”节气后,“大暑”节气前收割,所以当地农谚说“小暑割不得,大暑割不彻”,农民根据农谚基本上可以适时安排农活。
这为什么要提前安排好早熟的早稻田脚?是为了让农活“剖开花”,利于“双抢”高强度的分工,割了早稻,还要翻耕栽插晚稻,这晚稻秧苗比须在“立秋”节气前栽插完毕,要是过了立秋节气后再插秧,可能是“有花无实”,意思是说,这晚稻必须在“秋分”节气边吐穗乳熟,因为秋分过后是“寒露”节气,寒露风下降的早,对晚稻收成是最大的伤害,以致有农谚说“社前不出头,社后喂老牛”(秋社是以立秋日为起点计算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日基本上在秋分节气前后,相差不过三五天)。
所以说,廿四节气对指导农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