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年冬天不一般,“立冬头碰头,遍地起坟头”,有没有科学道理?
立冬,坟头,节气今年冬天不一般,“立冬头碰头,遍地起坟头”,有没有科学道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立冬节气在农历中的日子越靠后,以此类推,那么冬季的所有节气在农历月时间上都会相应地后退。因此,冬至节气也会退后,而“冬九九”是以冬至节气为标准,冬至节气后退,意味着“数九”天也会跟着退后,寒冷的天气也会跟着退后。
以此类推,明年的立春节气也会跟着后退,退到了正月十四,也算得上是最晚的立春了。以此类推,根据节气上来说,立春节气的后退,春暖花开就会来得相对迟一些。这我们可以从2023年的正月初一在大寒第3天,正处于四九的中间,到了农历的二月二十一才算“出九”,耕牛遍地走可窥一斑。
立春的推迟,意味着严寒的推迟,意味着2023年春季容易出现“倒春寒”。民间有谚:“立冬月头,过年不出手;立冬月半,秋衣过冬”,意思是说立冬节气在农历十月初,过春节的时候,天气寒冷得伸不出手,寓意这个冬天有点冷。立冬节气在农历十月半来临,用穿秋衣过冬,寓意这个冬天是暖冬。
今年立冬节气来农历十月十四到来,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月半立冬,暖冬的出现,不仅有“该冷不冷,不成年景”之说,往往还意味着倒春寒的发生。“倒春寒”的出现往往会给农作物带来低温冷害,导致农业歉收。这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一季歉收往往意味着饥荒年的出现。
民间有谚语:“早立春堆谷,晚立春堆人”,说的就是立春来得早,春暖花开得早,有利于农业丰收,五谷堆成堆;反之,立春晚,意味着春天气温比较低,倒春寒容易发生,不利于农业丰收,才有“堆人”之说,也就是遍地起坟头的意思。
综上所述:在农耕社会,人们都希望风调雨顺,年年有余。按古人农谚的总结,出现立冬“头碰头”的年份,来年立春来得迟,春来晚,不利于农业丰收。当然了,这只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下和生产能力,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总结而来。如今给人们更多的只是警示意义,提醒人们根据当地实时的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农事安排,旱涝保收。(需要指出的是,民间流传的农谚俗语,只是古人根据当年的气候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并非预言。再者说如今时过境迁,气候特征和生产力与以前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只要根据当地实时的气象预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立冬头碰头,遍地起坟头”,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历年的立冬至初春都是阎王爷收人的旺季,古往今来年年如此,没啥可大惊小怪的,今冬也不会例外。何况我们这地方也从来没听说过每此种说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这句话没多大道理,只是启示人们,今年立冬节气来得有点异常,换季时节是老年人的关节点,稍不注意会身病伤亡的新添坟头的。提醒大家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老年人要更加当心。尤其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冷了有空调,有暖气。“立冬头碰头,遍地起坟头”的事是不会发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可以肯定,这种农谚肯定是没有科学依据和道理的,但没科学道理的不一定就是不成立的、错的。
立冬头碰头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冬的意思就是农活一年忙完了,进入了收藏的时候。
立冬是我国一年24节气中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今年立冬是11月7日,刚好,今年也是“头碰头”的年份。
这里面第一个头是按照古历来讲,今年立冬这天刚好是甲子日,是天干地支组合的头一天。
在古历中,每个月开始的时间为月初的节气所对应的时间,因此今年11月7日就是亥月的月头。
所以,当立冬碰上甲子日,就是所谓的“头碰头”。
我不知道是题主说错了,还是每个地方说法不一样,我好像只听过“立冬破了头,遍地起坟头”和“立冬头碰头,寡妇不用愁”的说法。
其实,只要把“头碰头”中“头”的意思弄懂,我们就可以从字面去理解这句农谚的意思。
“遍地起坟头”肯定是不详的预兆,立冬本为季节交替时候,不注意防寒保暖,容易患病,当然,这是以前生活水平不行、医疗技术不高引起的,我们注意保护就好了,肯定不会出现“遍地起坟头”的情况。
而“寡妇不用愁”肯定是寓意丰收的意思。
所以,大家不难看出,农谚有很多种说法,有些也不尽一样。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尽管没科学道理,依然可以作为我们未雨绸缪的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相信迷信,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不是人能阻止的,天天有人死,天天有孩子出生,这都是自然规律,我们要顺其自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