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SaaS的角度看,低代码的本质是什么?
代码,企业,平台从SaaS的角度看,低代码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SaaS的角度看,低代码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句话精简总结:套用模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低代码甚至是零代码平台本质就是程序员的内卷。开发效率是提高了,老板高兴了,但是程序员却没用了。在平台上鼠标拖拖拽拽就能完成。公司只需要一个产品经理,一个架构师,一个初级程序员就能完成。至于那些自称掌握了什么c#、java、c等等语言的,还有什么劳什子前端后端或者docker、nugix等等的程序员,对企业已经没用了。
所以说,我认为天天琢磨低代码零代码开发的程序员就TMD是脑子进水,这是在拆自己的台,把自己和别人往绝路上逼。唯一高兴的就是老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低代码开发平台不得不提到零代码开发。
所谓零代码软件开发,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92年,最早的零代码企业软件构建工具就出现在了微软的Office套件中,很多企业极客都记得那个叫做Access的数据库应用。只不过,当年的Access只是一个单机版的应用,数据共享依赖繁复的企业网络,而且它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关系数据库的可视化界面,可以加快构筑业务数据表,关联关系以及用于输入输出的表单和报表。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门类并不被行业认可和重视。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零代码工具显得繁琐,且不足够灵活,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虽然不用写代码,但充满技术用语的界面和对象抽象的难度,也让他们望而却步。这个门类首先吸引的用户是非技术出身的企业极客,他们清楚应该如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特定问题,而且善于运用此类高弹性工具。
任何新生品类都必然会经过产品成熟度的发育之旅,到近几年,这个品类的国内外产品都已经在产品能力和界面表现力方面又长足的进步,具有开源性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解决了零代码开发所受到的部分限制。
什么是低代码开发平台?
低代码开发平台是指围绕企业数据和业务管理需求,通过可视化方式设计数据结构,用户交互形式、设置访问权限和定义工作流程的平台,是在零代码开发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升级发展而来的,在灵活性上提升了不少,同时可以兼顾企业通用管理流程。
软件的应用特点和二次开发能力共存也不是一个新鲜事物。用Excel软件构筑一个个人所得税计算器,让用户可以输入自己的工资,即可得到应缴税额,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应用,对编制这个Excel文件的人来说是开发工具,但他们用的都是Excel。
为什么企业软件领域可以实现低代码开发?
为什么游戏和社交软件做不到低代码开发,而企业软件市场却出现了低代码工具?是因为企业软件的开发比较简单吗?
当然不是。能够模式化完成一个工作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具备可重复性,就像我们会用3D打印制作一两件零件,但如果要生产成千上万个同样的零件,我们宁可花费成本先去制作模具。企业软件可以模式化开发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软件都由非常类似的需求和实现方式来构成,如果不积极利用这些相似性和模型化方法就需要不断重复发明类似的轮子。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企业应用都有相似性。在特定行业和职能中总有一些需要专门化设计和开发的应用,这就是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拓展的那部分。
为什么低代码开发平台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1.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企业软件需求的多样化是定制开发模式的起源。虽然标准软件产品能够满足企业应用需求中的共性部分,但是因为行业、规模和产品内在特性的差异,每个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流程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它还会根据企业的规模阶段不断演变。这种差异在不同职能中程度不一,一般来说,围绕产品设计、制造和服务履行的核心业务流差异度更高,而人事,财务等价值创造的支持环节差异度比较低。
在这种背景下,用户始终在寻求一种既能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又能够控制开发的成本和复杂度的方法,低代码开发平台基本就是直接针对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2.从定制开发中需求沟通的痛苦中解脱
企业软件实现过程中的第一痛点还不是贵,而是需求沟通的复杂。有业务需求的人不是开发软件的人,能够开发软件的人对业务痛点并没有切身的体会和经验。于是行业非常依赖专业的企业软件需求分析和实现方法设计能力,但这个能力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这也难怪企业软件开发需求的提出主体总是五花八门的,他们之间也需要进行复杂的沟通和信息汇总。
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需求在实施之前都无法100%确定,企业自己无法提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时候,要么需要求助于咨询机构这样的外脑,要么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两个方案听起来都不令人舒适。前者绝非普通中小企业所能够承受,后者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质量。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出现让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案变得更加现实。如果整个系统过于复杂,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环节开始,局部数字化(比如先把订单管起来)。反正用平台搭建的速度足够快,用户甚至可以利用代码生成器来生成企业应用原型,在实际使用中进行验证,确认了终端用户可以掌握,原先识别的问题可以被有效解决之后,再继续推进更完整的实施。
可以这么说,低代码工具可以让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充分缩短。甚至可能在一两个小时的搭建后就能够确认这个方案是不是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3.在企业内部实现数据互通
在企业IT中,还有一个致命痛点存在,那就是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相互隔离,不能综合使用,使得企业难以进行跨职能的数据相关性和因果分析,也难以实现跨职能的数据自动化。
上一篇:发布的内容、形式类似,为什么展现量、阅读量差别很大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