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人出门拿的东西为什么被叫做“行李”?
行李,的人,李子古代人出门拿的东西为什么被叫做“行李”?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这里指的是需要携带的物品
9:《儒林外史.第五回》:“卷卷行李,一溜烟走急到省城去了”这里指的是物品
综上所述,“行李”一次来源已久,从以前的专指变成了后来的泛指,目前携带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铺盖,换洗衣服,洗漱用品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桃养人,杏害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这说的是吃桃,吃再多没事。杏吃多了对人体不好。李子为了美,贪吃人不知不觉的,猛吃狠吃,只顾美味儿了,忘了撑肚子了,就把人给撑死。
桃的起名是因为通向鬼域的地方有棵树,树的后面就是鬼域关住鬼的地方了。所以鬼要出来就必须经过棵树,鬼见到这棵树就要逃跑,不然必被关起来,所以给这棵树起名为逃树。
逃树,是一棵树,属于木字旁,从而就写成桃树了。
所以桃木可以镇邪。
杏,是因为杏核里的仁有毒,中了毒的人就如同抽了筋儿一样,浑身颤抖,全身抽搐,旁观人看着不明事理的认为是很兴奋的。从而把这样的树结的果子成为杏,把结果子的树称为杏树。
李子实际上属于杏梅一类的,但是杏梅太酸,李子则特别香甜。从而就说这个果子里面好不是外表看的杏梅那样,从而把这种杏梅称为里子了。但是它属于木头结的果子,所以就写成了木与子,就成了李子的样子。
远古的时候,有人就把李子当作了自己的姓,并且大量的迁徙外出,远离家乡,开枝散叶去了。
所以行走外出很远的人称为李子。也就是李家的儿子。
后来人们远行外出的时候,把所带的小食品或者是干粮,也称为李子了。因为是行走的人所带的小食品,干粮。所以后来又把行走的人所带的物品成为行李了。
行李是行远路的人所带的少量的自用品的称呼。包括干粮水和被褥以及换洗的衣服在内。所含的意思是东西虽少,但是好用,管用顶用。从而与吃李子的李子相仿佛了,即果子虽小,但是好吃,可以把人撑着。
尚可网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门是一种行动,即然是行动,就得向姓李的老子看起,因为老子奉行的是道德,而道德又是道路和道理的前瞻,一路走来的道,有李就有有理走遍天下的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李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沿用。《校注》:“[行李]本义为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在唐代口语中有‘旅行’、‘外出的前驱者’等引申义。杜预注行李,使人也。朱骏声释“李”行旅。今一般指出行者所携带的旅行中需用的少量物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李这词不是现代词,而是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就已经在使用了,所以不是舶来词。
左传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到了唐代有了重大的转变,就变成了口语中的旅行和外出的前驱者等相关意思。
到了明朝的时候,行李所指的意思就跟现在差不多了,也就是指出行出门所要带的东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人也叫行李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行李,姓李名行,春秋时夏冬人,孔丘之曾祖,孔丘(读母)被后代改读丘后气疯,故世界游荡不止,所以众人都称行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想开一个烧饼夹菜的小店,4元一个,菜随便夹,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