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八十年代割麦子,田间吃的“晌午饭”,你还记得是什么吗?
麦子,都是,晌午八十年代割麦子,田间吃的“晌午饭”,你还记得是什么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社时代,早起四点半,一天两送饭,早上黑窝窝头就蒜,中午好一点,生产队会炒萝卜条,每个人一份,感觉特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家吃。早上5点多天就亮了,下地割麦子,干到上午11点左右就回家吃饭,下午3点来钟干到晚上7-8点。中午不干的首要原因是天气太热人受不了,更主要的原因是麦子成熟后,特别干热的时候容易掉粒。上世纪八十年代,鸡蛋是个好东西,鸡蛋搁上葱花一摊,烙饼一卷,要是有点猪头肉(肘子就甭想了),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八十年代田间的“晌午饭”,好怀念!
八十年代的农村土地已经承包到户,小麦长势一下子比以前好好多,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机械化程度几乎为零,收割小麦都是手工用镰刀割。五月收麦子是“抢收”,因为收割慢,一旦赶上下雨刮风天,小麦倒伏,收成减少还难收割,长时间了小麦还会生芽。所以人再累也要争分夺秒抢时间收割,中午吃饭就会在地头,找个树阴凉底下“吃晌午饭”。
那时候比生产队生活好多了,家家都能吃到白面馒头了,也能时不时炒个香喷喷的饭菜了。“抢收”小麦劳动强度大,时间紧,“晌午饭”都是在地里“就地解决”。那时候,家里的总会炒菜的,炒西葫芦,配上早已腌好的咸鸡蛋,或蒜薹炒鸡蛋,吃着白馒头或油饼,咚咚喝上几口水或放着糖精的水,后来有的带上几瓶冰啤酒,看着满地黄澄澄的小麦,再苦再累都值得。
农民过去收割小麦真是累,有你没有想到的累。但能够吃好,吃好地头的“晌午饭”,再累,那时候都是乐呵呵的幸福快乐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鸡蛋外加一瓶啤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记得!但是在田间地头最盼望的是自行车驼着的小木箱子白色的!!然后就是:冰糕!!!雪糕!!!!!豆沙冰糕!!!!都来买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们当地,一般割麦子整赶上端午节,中午就在麦地里吃粽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起小时候割麦为了割麦不是那么晒,一大早就起来,早点熬一锅粥喝了,烙厚厚一沓油烙饼带上,烧一壶砖茶,自留地里有早熟的黄瓜就摘一点凉拌一个。早晨割麦虽然不晒,蚊子少点,但是露水大,很费镰刀,都是带好多把,要么就是带上磨石钝了再磨。中午割麦很受罪,太阳暴晒不说,蚊子也多,就是好割,麦秆干燥效率高。到了晌午,地头一坐,油烙饼就着凉拌黄瓜和茶水,这就是最好的“晌午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时候没有机器都用镰刀人工割,去地里用个大瓶子灌上水,偶尔地里还有骑着车子戴着泡沫箱卖冰棍的,吃的饭叫水饭,就是用小米和黄豆做的加上井里的凉水,吃自己家大岗萝卜咸菜,那叫一个爽啊,70,80的农村小伙伴们大多都经历过。
上一篇:印度一男子在树上隔离11天怎么回事?在树上隔离真的有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