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了激励学生,教师是否可以用歧视性的言辞?
学生,老师,言辞为了激励学生,教师是否可以用歧视性的言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其实老师是应该教育学生更懂事的,当然,有些学生不是口头上说就能好的。当然,打这种方式也是有问题的,这已经有相关规定,本身这种行为就存在问题。
老师本来是教育学生的,不是怼学生的。
当然,有些问题学生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其实有时候一物降一物,不一定是打骂。打骂其实某种程度上是最低级的。
一物降一物,一般而言都不会是打骂这种方式。就像是猫和老鼠,老鼠天生就知道蛇和猫是吃自己的。就像是卤水遇到豆腐,必然会一点就成。
当然,这种要是能做到需要能够做到的基础和关键的那种物。
总之,歧视性言辞是不可取的,这其实可能会适得其反。
但是,话说回来,老师歧视性言辞激励学生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听话,还是怎么回事?
事实是,你怎么知道即便是激励后,学生就会后来,甚至将来会发展的更好?
就像是学习好的学生后来不一定发展的很好。不用说发展的多好,有些甚至读了清华北大之后,犯罪的也有。
当然,在课堂上遵守基本的纪律是一定的,至少学好一些知识是能够达到一定的积累的。也多一份保障。而且这是为了保障全班同学都能安心学习,而不是某个学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以为孩子能分清这两者的区别吗?所以答案是不可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发点和心地是否是好的,一个人是否有素质。决定了她的说话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这个问题的讨论空间是在2021年3月1日以前,因为就是这一天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实行)》实施,其中已经作了明确规定:
“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成为认定教师教学中的“不当行为”!
显而易见,用歧视性语言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是不容忽视也不被允许的,即便当事人宣称“我有为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良好动机,也无法辩白行为的不当性,出了任何问题,都不会得到法规的保护。
“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何还偏要走自己习惯走却不被认可的路呢?
改进教学方法,是不是极其困难、无法克服的挑战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网络媒体发达了,动不动就曝光。以前老师说过更具备羞辱性和刻薄的话,也没见有几个学生想不开或是精神崩溃。
并不是老师变了,而是时代变了。人际关系脆弱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