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很多诗词都是写友人偶遇,这种偶遇的可能性大么?
友人,诗人,读书人古代很多诗词都是写友人偶遇,这种偶遇的可能性大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古代很多诗词都是写友人偶遇,这种偶遇的可能性大么,有哪些原因可以促成这种偶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古不变的道理。偶遇,奇遇不是没可能的,只是当今世界交通发达,人的流动性强,不像古人,常年蜗居在自己家乡范围之内,很少去外面走动,所以出了门看到什么都新鲜,遇到投缘的人动不动就吟诗作对,交朋结友,桃园结义。而现代人绝大部分人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来去匆匆,对人,对事早就不在有多大的新鲜感了,再有现代网络这么发达,不出门就能交朋结友,吟诗作对。因此我认为现代人写偶遇的诗词的可能性不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诗人友人间偶遇可能性大又小。
一,诗人是读书人,大多数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师出名门。天下名校就那么几家,天下名师寥寥无几。师出同门的偶遇很常见。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人学有所成,要远行游学。结交学友,拜访名师,游历山川,增长见识。期间大家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诗词歌赋。偶遇友人几率很大。
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皇家”。学术大成,就要科举高考,金榜题名。天子门生,同科之谊,同朝为官,你的交际范围又大了很多。
四,古代交通极其不发达,当官读书人诗人大多都生活在城市里,除非工作调动,直到告老还乡那天。同门,同学,同乡,同袍,来了这座城市,必定上门拜访。
五,名气越大的读书人,诗人,慕名而来的友人越多,他们的诗作经过学子们的传抄,传播得越远,然后名声又越来越大,拜访的人就越多。
有看官会问,那他们偶遇可能性那么大,像邻居串门一样,还写个P诗,无病呻吟。
诗人的交际圈看似大其实也小,首先有钱读书的人少,学有所成的人更少了,跟他臭味相投的友人更更少,值得为他们作诗的友人更更更少了。圈子那么小,世界那么大,茫茫人海中,他乡遇故知,何等欣喜。
诗人感怀心事,悲喜交加,伟大的诗作往往诞生于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的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一是移动的速度慢,另外一个是群体行动的方式居多,所以增加了偶遇的几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