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依据《易经》象数理三要素,解释太阳落山这一现象的数与理?
易经,太阳,地平线如何依据《易经》象数理三要素,解释太阳落山这一现象的数与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由于地球与太阳偏转角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阳落山留下一丝余晖 辉煌与繁华已成为过去且不会停留太久 只能是既往徒留回忆 慢慢长夜即将拉开光明不在这样的局面至少要持续十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天黑夜比阴阴,白天总比黑夜长,这是体,易卦是说理的象,阴阳是相等的,借体可以说象,但实际体象之间并不完全等同,要说太阳落山时在易卦上的象,先说太阳出地平线的象是什么。十二地支卦一阳生于子,寅为下三阳爻上三阴泰经卦,太阳未出地平线为寅时,出了地平线为卯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与泰卦柤对的是申时,一阴生于午,申为下三阴爻上三阳爻的否卦,阳否阴来之意,世俗将偏西的太阳称为落山的太阳就是这个意思,落山的太阳并不是落入地平线的太阳,离落入地平线还有约四个小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阳落山虎卧牛棚。牛2畏世而离,虎3谋世而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十分重视对形的观察和推理,重在形象思维,也就是太极象思维;象,在思维判断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这与西方纯逻辑思维不同,具有象数逻辑之理。因此,伏羲观天象察地纹而创八卦象数,合六十四别卦而推天下之奥,以象系事之理。
《易传》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赞赏象辞之“玩”,本答亦观象玩辞一把,看看辞理如何形成。
“太阳落山”,这是一个象,反应在卦象上,就是下离上艮之贲卦,离象为日,艮象为山,日在山下,“太阳落山”之象。艮象二阴一阳,一阳居亢龙之爻位,亢极生变,艮变为纯阴之坤,坤象为地,离日在地下,余辉己尽,故下离上坤卦象名曰“明夷”,即光明消失,日落山而没于地下,夜临。贲卦尚有夕阳晚霞映照山峦,色彩斑斓,故“贲”为修饰之意;至“明夷”则尽失光明。
贲卦有四爻位正,五上二爻失位,五之上则艮变坎,坎象为月,日在下月在上,即日落月升之象,黄昏夜来之象;下离上坎六爻归正,故卦名为既济,即一切皆定。从日落山脚没于地下,再月升在天,时光就是如此依序流逝变化。
既济既定,却不永恒,时间还在流逝;其象坎六离三之和为九,除六则九三爻动,动则离化为震,震象为动为出;若说既济日月尚共,此时震动日去,仅月高挂,才真是夜至;故下震上坎卦名曰“屯”。辨其辞,五之上,则五上二爻动,其二爻之辞曰:“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九三爻动,屯之辞曰:“六三:即鹿无虞,惟人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结合“太阳落山”事理断之,阴重(膏:肥肉,为阴),不宜深入而宜舍,不可贪夜,阴重之境多凶兆。日落夜暗,阴气主邪,故而不吉“大贞凶”;正如乾卦的九三爻辞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夕惕若厉,虽厉无害;前提是“夕惕”,至夜夕来临之时,已不如白昼光明,故宜加以警惕,有防戒方可安。人故宜向阳避阴,趋吉避凶,立正能量而弃负能量,方能坦坦荡荡;心多阴晦,人必悖运。有趣的是以上贲、明夷、既济、屯四卦在太极圆方图上皆在下方东北位相系(见图),“太阳落山”而黄昏而夜,流动之序出乎自然相系连,也太过巧妙。
《易经》象数理推演玩辞玩象,自得其悟,非与易经预测同法,但却一样是形象思维的逻辑推理;所以说,《易经》智慧无穷,无愧是打开人脑聪明才智之瑰宝,中华文化文明之渊薮,学易不妨玩辞玩象,既炼脑力,亦明易道之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山遁,如领导退休,功成名就该退就退,该让就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天八卦图就是描绘太阳升落的投影图。地球自转一周太阳的方位移动:天南地北,离东坎西,太阳从《离》卦显现经兑,乾,巽,坎至《艮》卦落山。坤,震为深夜无太阳。
上一篇:如果到了27岁,女,还一事无成,你是选择结婚还是继续奋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