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学要怎么样学才有现实意义与作用?
国学,道德经,中国国学要怎么样学才有现实意义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学有没有现实意义?就要看国学的主题,有没有消失;传统的价值,是否适合今天情况。
所有国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人”。
儒家重人伦、人道,固然是“人”。
道家重天法自然,但《道德经》实际在“治”与“政”,离开“人”不能谈。庄子逍遥之游,不过“人欲”。
墨家博爱,不能无“人”。
法家重刑,不过“治人”。
中国读书人由身而家而国而天下,不过“人类社会”,除了几个问天之人,对自然之问少之又少。这也是中国不得不学习希腊科学、哲学,因为我们不会而社会发展需要。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在孔子之后核心是“人本主义”的,中国几乎没有宗教,两千年来本质是世俗的。唐贞观年间全国有一千几百个县,分由十个道管。中央——地方的三级管理,在结构上与目前政府没有太大区别。苏东坡当政府官员救灾,向中央政府要财物、要政策;被贬仍建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早的孤儿院,这个行为不是苏东坡自主产生的,而是文化的产物。千年后的疫情,也是政府救灾保民。而这样的行为在欧美却没有实际出现。“达尔文主义”是把人放在天平山比较,哪些人“值得救”,医生决定生死。这号称拥有最高人权标准的欧美,在中国人看来“无法想象”。特朗普说“这就是人生”。而马厩失火,孔子问“伤人乎?”不问马。建筑在对待“人”的问题上是“天上人间!”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在今天可能还有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人是“充满想象的艺术家”,满足于传统,满足于讲得通,而不追究事实,缺少求真的精神。
昆仑传说、大禹九州、《山海经》的鬼怪灵异,是唐朝皇子必须记忆的知识,天地之祭以至清代。但是黄河、长江之源在国学典籍中从来没有搞清楚。最近还有许多人热衷于《山海经》,产生许多奇思妙想,这不应是今天的思考力。
中国人没有宗教,学习些国学,对现实生活会有好处,或许不会有抑郁症什么的。范进即使发狂而终究平静下来。
我是近两年,才开始认真读古书的(不敢说是国学),刚开始读简体今注版本四书和《诗经》。读了之后,觉得以前的印象不对了。于是把目光投入民国学者和港台学者。之后清代学者。现略谈一些自己感受。
从一开始,在读书时,我就认为不应读《三字经》《弟子规》,而且南怀瑾的一个字也不读。《千字文》可以作为学习毛笔字的资料,而《百家姓》作为常识可以背一下。几十年后我的观点不变。
我认为如果只读一本国学经典,就选《论语》目前我已经通读四五遍,精读主要有以下几种:
钱穆《论语新解》
朱子《四书章句集解》
辜鸿铭《论语》中英文
越读越有味,欲罢不能。孔子诙谐智慧,不复食古不化印象。
读中学的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常常告诫自己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如此正确呀。
学习国学,要读一本中国通史,最好选民国的版本,吕思勉《中国通史》有文化史和政治史,有参考价值但不好读。
如果只读一部史书当读《史记》,这基本就可知道中华文化的由来。如果可以多读一部,选《公羊传》。如果没有经历,读《古文观止》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片段直到明末。
文学经典,只读一本《诗经》,两本加上《楚辞》,有这两本,“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桃之夭夭”“执子之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离骚》《橘颂》《九歌》《九天》等足以理解今天中国文化的含义。周文化和楚文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就在此。
但学习国学最大的困难是古文基础,有志于了解国学,建议大家学习王力的《古代汉语》。学完这一套书(四本),古汉语基础应该差不多了。
两千年的文化典籍,如果还没有一点有价值的东西,那么到哪里去找文化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国学,一是将公平公正放在首位,二是由此而来的应变能力,三是向着天下一家这个目标而努力!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尽人事以听天命就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方做学问注重概念演绎,逻辑推理,到了马克思才将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传统颠覆,强调哲学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而东方文化重视学以致用,所以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毛泽东最能活学活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典范。
国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粹,里面蕴含着几千年的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不能否定同时存在一些不符合当代社会实践的糟粕。所以,学习国学首先要鉴别其学说是否符合当今社会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实际。不然就闹“缘木求鱼”的笑话。第二,国学是古代中国人为了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或者那个时代发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肯定和当今社会的实际是有隔阂的,不能照搬,要运用其国学讲明的道理和逻辑来指导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毛泽东的神笔“四渡赤水”在古代战争中并没有类似的案例,显然是毛泽东充分运用了古代战争的思想,结合实际加以变通和创造,才能摆脱国民党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
当然,要做到分辨国学的糟粕,取其精华而用之,同时又要结合实际加以变通,创造性地运用国学,是需要长时期的多方面地学习和实践,加以总结的。除了书本的学习以外,还要具备较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上一篇:我们公司因为疫情原因,要求少3天假期(原来除夕之前放三天年假),请问该如何调整心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