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乡村教师无钱无势无地位,有必要再坚持干下去吗?
教师,乡村,老师乡村教师无钱无势无地位,有必要再坚持干下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不愿干下去回家当农民种地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见证了乡村教育的普及到乡村教育的萎缩(数量上的),但硬件比以前好很多,教师的队伍比以前专业化、知识化和女性化;教师的待遇也在逐步提高,只要能看到“青出于蓝胜于蓝”,也是欣慰。自从进了该体制,因为无势,也无悔过,但也彷徨过,总觉哪里不对——在优势与劣势的改革中,乡村暂时堪忧,也许乡村教师的明天会更好!
为这份期待而坚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量力而行。
如果你有超强实力,有人脉,有资本,能在外面闯出一番事业,那么,未曾不可。
如果你没有机会,且有后顾之忧,就勿盲目跳槽。因为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你已习惯原来的工作方式,可能不适合外面的竞争。别一时的冲动,造成后悔莫及。
现在在乡村教书,图个安逸小满足还是可以的。随遇而安,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别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别迷失教师的良知。在职一日,尽责一日,是良心,是师德,是责任,千万不要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实话,这也是困扰我心中很久的问题。
2.
不可否认,从九十年代的中师到现在的免费师范生,几十年间教育改革过程中实施的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输送到乡村一线任教,“乡村教育”这一听就让人容易有“落后”“贫穷”“教育质量差”等标签联想入脑的一个代名词,是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一代又一代人悉心经营的终生事业。正是这些让我由心底敬佩的老师们撑起了这几十年间的乡村教育,让一部分寒门学子得以有机会走出大山。
我成长于乡村,从在这读书到如今于乡村任教,我听过许多老一辈乡村教师的故事。我的启蒙老师一生坚守在村小,现有的很多老老师也都打算余生如此这般地服务于他们所热爱的那片土地。而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像这样把自己一生奉献于乡村的教师更比比皆是。他们的坚守确实获得了很多敬佩与赞扬,毕竟一辈子扎根农村,陪伴着一届又一届乡村孩子的成长,这样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的。
于是乎,久而久之,人们似乎把这样一批批年轻优秀的教师熬成老态龙钟的乡村教育现象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衍生出了乡村教育中值得推崇的一种精神——奉献精神。这是新世纪的人们在传承旧观念的时候把乡村教师推上道德制高点的巨有利武器。
可是作为年轻的一代人,在瞬息变幻的21世纪,我们在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培养的思辨精神让很多同龄人不约而同地从另一视角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教育——个体的牺牲。
没错,我看到更多的是乡村教师们个人的牺牲。那些因为舍不得那片土地、舍不得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留下来的乡村教师们,在滋养乡村教育的同时他们往往失去了一些更好的自我发展的机会。我曾听到许多老师说:“当年没当老师的(或离开乡村教育的)同学们,现在都过得比我好。”他们不会常把这话挂在嘴边,只会在某些时刻和亲密的人闲聊才会说出这些让自己内心黯然的话。
教师也是普通人,乡村教师更是最平凡的普通人。如果你现在还说这是在攀比吗?要讲究奉献精神吗?我想说,你先来乡村教个十年书再说这种话好吗?
讲真,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是很难过的,很多时候会为我身边这样优秀的老师们感到不值。我之所以看到更多的是个体的牺牲,是因为我认为社会以及ZF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和老师们所做出的奉献价值是不对等的。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讲究对每个孩子要“关注到位”,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心理,再来因材施教。而谁又来关注教师的权益地位和生活需要呢?
一些老老师跟我聊起过他们下乡当教师的一些“趣事”:年轻的他们当年因为工资太低,发不下工资,全校老师罢工上访;他们那个年代还曾因为教师太多有过裁员,一段时期内有很多老师离职。
几十年过去了,历史惊人的相似,“讨薪”和“离职”的现象不但没消失反而愈发严重,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两种结果,这应该都是值得重视的。为什么乡村下去了那么多人才,乡村教育却还无法振兴?这真的不是我们应该静下来好好思考的问题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行本来就是要有情怀的,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真没办法了。这行业在乡镇工作的话,待遇是越来越好,还好吧。再说,在基层,哪个不累不辛苦呢,即使在乡镇zf也差不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