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爱好文史的二十多岁女生却有很多生僻字不认识,正常吗?
读音,生僻字,文史爱好文史的二十多岁女生却有很多生僻字不认识,正常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我从小喜欢读书,写作方面一直也比较突出,但现在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生僻字不知道读音,不过搞笑的是,那些字我一直都会写,也知道什么意思,就是不会读。比如“罡”“愆”的读音我都是最近才知道,“罡”这个字我十一二岁就知道意思,但我一直都读成“官”,也可能刚开始知道它的读音,后来在生活中长期接触不到这个字就忘记了读音。“虺”这个字的读音我也是前不久才知道,可这个字我十三岁就在阅读《胡笳十八拍》时接触到了,“行”有三个读音,可我今年之前一直都以为是两个读音,“梵”读四声我也是今年才知道,以前都是读二声。我虽然并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我也是发表过不少文章的人,这样会不会有点奇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对于文史相关专业者而言,常用字不必说。
对古体字、通假字、异体字等生僻字,也要明确古今流传中的意思,
清晰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区别。
不然,文字蕴含的古代文化信息,就会被曲解、被以讹传讹、甚至中断。
作为非文史专业的大多数人,基本识读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就可以基本解决工作生活上交流、撰写、阅读、传播的需要了。
但要深入研究文史的教授、学者、作家、考古等工作者,这明显是门外汉的识字量。
《新华字典》8500字的量也是不够的,新版的《新华字典》已经增加到了11200字。
就是要从最初的扫盲教育,进阶到升华教育阶段。
全都记下来,确实有困难,但肯定知道的越多越好。
如果是文史爱好者,手头最好配上不同时期的字典,
《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和当代的《词源》《汉语大辞典》必不可少。
不说远了,300年前的《红楼梦》,里面很多的词语,因为今天许多东西已经消失在日常生活中了。
当时人人都懂的物件、习俗、礼节……,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年轻人已经很费解了。
想要理解、钻研文化脉络、有序传承。
必然离不开对过去是常用词汇,如今已成生僻字词的理解。
比如,甲骨文。
由于中间隔断了上千年的时间,直到被发现出来,
即便是王国维、王懿荣、董作宾这样的大学者也已不能完全辨识了。
今天仍有大半数的甲骨文无法释读。
这就是文字在流传过程中的隔代中断造成的,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我们能把其中的所有文字释读出来,那蒙在神秘的商代脸上的面纱就会被揭开。
许多历史迷案也会迎刃而解。
所以,对文史感兴趣的青年一代,遇到生僻字更应当多多查阅,把他们当成心中的熟客。
虽然,在生活中这些生僻字可能很少用,但对打通文史哲,很可能就是一把钥匙,
更是与古代先贤直接对话的桥梁。
祝你继续保持自己的爱好,积累更多的知识力量,
成为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正常。
不就是个字么,查阅条件这么方便,遇到一个查一个,这个问题还叫问题么?
还爱好文史,真正的文史都在古典旧作里,你连生僻字都解决不了,能研究么,没有一点点研究,能说“爱好”吗?!
上一篇:为什么头条发视频突然没有流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