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学不进传统的经典,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这样的经典是否过时了?
孩子,国学,经典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学不进传统的经典,比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这样的经典是否过时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因为“陌生”。现代文与古文的差异大,难理解难懂,大人也不爱看、看不懂不是吗。所以重视度和方法太关键了。至于说“是否过时了”?不夸张的说“经典文化”里可以找到人生中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前人总结好了,我们只要一读、领会、照做就OK的,所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说,那么如何传承,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本段针对幼儿阶段):1、家长足够重视。足够重视是要落到行动上的:提供书籍、伴读设备、亲自伴读,督促进度,最最重要的是坚持下来;2、早早接触。3岁以前听,3岁起跟读,不需要理解其中的意思(能理解更好),多读、熟读。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如果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背诵下来了。3、重复、反复,保留学习成果。因为孩子的特点,背的快忘得也快。4、学习的趣味性。孩子都爱听故事,一定是把一些故事穿插其中,增加学习兴趣。5、随时随地应用学习过的“经典”;6、成就感。在家以外、学校,提到相关的内容孩子知道,甚至“经典古文”脱口而出,就是他产生成就感的时候,兴趣更会大大增强了。并且随着对“经典”的慢慢理解,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一定受益匪浅。至于针对已经三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已经有很明确的主观喜好,只能家、校共同要求、督促,当任务当作业来慢慢养成习惯或兴趣。多接触、多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学当然是要学,但不能死记硬背流于形式,更不能生搬硬套!
所谓国学,就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家文学和学术。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就包含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如果以学科分,可以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等,其中又以儒家哲学为主流文化。如果以思想分,就可以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如果以《四库全书》分,又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虽然国学看起来东西这么多,但其实我们平时接触学习的也就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些,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等我们耳熟能详的。
就拿《三字经》来说,三字押韵,琅琅上口,里面包含丰富的历史,地理,礼仪等各种知识,幼儿小学读读真的不错,但不要光摇头晃脑念经一样,而要理解意思。
还有《论语》,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些日常的讨论和发现,里面的道理对现在的人们都非常有启迪。而此书的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
再比如《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那这里面的精髓就更多了,很多国家都在学我们的《孙子兵法》,那我们自己国家的孩子和大人更要学习了。
但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比如《弟子规》,如果孩子学了都按照那里面的规矩去做,那一个有灵气的孩子就会被磨光变得呆板,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永远不过时。
也不能说孩子学不进,各科教学安排有个比例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得不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的学习,离不开了解各种历史的;而读历史,事实上也离不开各种文学名著,比如我们宁愿读《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还是更喜欢硬啃《中国近代史刚》?如果结合影视媒体,就更容易理解了,哪一天我们的屏幕上,没有那么丰富的各种历史知识,我们的学问还剩几个?很多名著,不过是与影视形式不同的,纸上的历史。名著,当然还有特别的文学意义。文天祥,岳飞的诗词,当然是忠君保国,现在我们无须忠君,难道那些诗词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文学经典永不过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任何经典都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继承和发扬。特别是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和人生哲学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孩子的一生要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就是靠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下,过于看重结果,忽略了过程。
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很有必要学习这些经典。所以,我给孩子买一些通俗易懂的书籍,不管他是否领会,先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然后在社会当中去实践,知行合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你和你的老公感情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