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牛市到来,你会买新发行基金吗?
基金,新基金,牛市牛市到来,你会买新发行基金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角度观察,新老基金不会有什么差别,但相对而言,新基金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原因主要有两点:
1、新基金有建仓期
基金在设立之后,要运用筹集来的资金进行投资,因为资金量较大,所以建仓不能够像散户一样快速完成,在建仓期内,基金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不断地调整股票、债券、现金等资产的比例,要完成建仓,一般都需要3-6个月,也许更长。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股市处于牛市中,那么新基金的业绩一般是比不上老基金的,特别是指数型基金,更是如此。
所以,与老基金相比,新基金在成立之初的基业肯定不如老基金稳定。
2、新基金没有历史业绩可以参考
基金的历史业绩,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一般来说,基金的存续期越长,其历史业绩对投资者的参考意义就越大。
新基金因为其新,自然谈不上历史业绩,缺乏参考价值。买入新基金的人,可以说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结果不管好坏,其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加,即风险增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期,股市行情火热,让不少人嗅到了牛市的气息,连带着基金市场也进入“暴走期”,各路新发基金不断,首期募集资金量也颇为可观。7月8日,鹏华基金公司的一只新发基金,首日发行规模居然高达1300亿元。
新基金真的这么香吗?我不这么认为,下面详细和大家分析:
01 为什么大量投资人喜欢购买新基金?
公募基金市场,存量基金有几千只,数量庞大,其中不乏历史业绩优异的好基金,但是为什么投资人还是喜欢购买新基金呢?
一方面,大量投资人认为新基金单位净值低,因此推断新基金的后期涨幅空间大。尤其是基金新人,看到1块钱的新基金,和3块钱的老基金,自然会认为新基金便宜,同样的价钱能买更多份额,后期收益更为可观。
这种观点显然是有偏误的,基金的单位净值与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并无明显关联,我们能赚多少钱,只与基金净值的涨幅有关,与净值的多少无关。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按照基金规模抽取管理费用,因此,为了自身利益,基金公司会不断做大基金规模,而新发基金是做大基金规模的重要途径。
基金公司会不惜成本的推广新基金,各路广告、推销众多,新基金的曝光度很高,自然能够吸引投资人购买。
02 为什么不建议抢购新基金?
在我看来,新基金的销售程度能够体现股市的火热程度,然而,投资不是“凑热闹”,虽然新基金销售火爆,但并不建议大家购买新基金:
第一,新基金的评价体系过于单薄。平时我们筛选目标基金,我们有一个立体的筛选体系,从基金公司、到基金经理再到基金本身的质量。基金的历史业绩是我们判断基金优质与否的关键环节。通过基金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的业绩表现,我们可以从中期业绩、长期业绩中,判断基金的业绩能否持续、基金回撤风险高不高,并以此作为是否买入的参考依据。
新发基金没有历史业绩可供参考,大多数投资人只是看到自己喜欢的基金经理、或者基金公司的广告,就“无脑”买入新基金,这样的评价体系显然不够客观。
第二,新基金有业绩踏空的风险。新基金完成募资之后,并不是一把梭哈,而是要花费1-3个月时间缓慢建仓,逐步增加股票的资产占比。建仓初期,是基金经理压力最大的时期,一方面基金经理要在封闭期内快速申购股票,完成建仓任务,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又要尽量维持基金净值在1元以上,不要破发。
新基金建仓期投资策略通常比较保守,外加建仓期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如果基金建仓期恰逢股市大涨,新基金的业绩就会落后于市场,也就是所谓的“建仓期踏空上涨行情”。
举个例子,南方成长先锋混合A(009318)于6月12日成立,已经成立1个月有余,但是整体涨幅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跑输幅度大概15%。
以支付宝平台为例,基金申购费打1折,大量基金的申购费仅有0.1%-0.15%,买1万元基金就能省下上百元费用,何乐而不为?
除此之外,新基金销售火爆,基金公司通常按比例配售,你拿着钱想要买入新基金,结构认购的份额可能远远少于你的预期。
第四,新基金有可能给老基金“抬轿子”。不少投资人看中新基金,都是因为相中了基金经理。这些基金经理历史业绩较好,是市场中的“明星经理”,所以大家普遍预期,他们的新晋也值得跟进。然而,基金经理擅长的行业一定是有限的,优秀的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通常不会随意变化。因此,同一个基金经理新基金的持仓股和老基金往往差距不大。
举个例子,基金经理杨浩今年1月份发行了新基金交银内核驱动混合(008507),但是查看新基金的持仓,会发现持仓股与杨浩管理的老基金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519772)重叠率很高。
更为重要的是,新基金买入类似股票的时间,晚于老基金。那么新发基金买入相关股票的时候,就会推高股票价格,进而给老基金“抬轿子”。
综上,市场中不少销售人员为了自身的效益指标,不断鼓励投资人购买新基金,其实这有可能损害投资人利益。我们在筛选目标基金时,更应该关注基金的长期增长潜力,而不是追逐热点,盲目“抢购”新基金。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在留言区一起探讨。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成长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码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请您点个赞!
上一篇:研发新冠疫苗为什么选择巴西合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