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农村懒惰的人国家该不该扶持他?
的人,贫困户,国家在农村懒惰的人国家该不该扶持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几年国家对那些偏远的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也是越来越大了,很多次的国家会议上面都会提到。我们平时在身边或者是电视上都能看到。扶贫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扶贫的这个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有写人为了面子死活都不想戴贫困的这个帽子,有的人却抢着都要戴贫困的帽子,在农村这样的人有很多,有的地方扶贫扶出了很多的懒汉,有的扶出了负翁。现在国家对这样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减少在物质和资金上面的帮助,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脱贫。
其实精准扶贫才是国家最注重的,但是有些的贫困户要尽全力去帮扶,有的贫困户是不能扶持的,而且还要进行教育和惩戒,那么哪些人是需要进行教育和惩戒的呢?看看下面的几种
第一就是那些因为懒惰导致贫困的人,其实无论在哪里总会有一些比较懒惰的人,这些人在领取补贴的时候跑得最快,如果国家在继续帮助的话,那只会让他们越来越懒,这样永远都不会脱贫的,其实这样的人是最可悲的
第二因为赌博而贫困的人,不管在哪里赌博都是犯罪的,那些有点钱就拿去赌博的人,如果国家还给他们补贴,那让真正的贫困者就凉了心。
第三因为结婚而贫困的人,这种是因为高价的彩礼或者是大办酒席而负债累累累的贫困者。
第四因为子女不养活而贫困的人,我们小时候就知道百善孝为先吧,现在很多的地区都存在有不养活老人的情况,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样的国家应该给与扶持的,但是养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如果对这些老人扶持的话,那么不就是纵容那些子女不养活老人吗
国家在扶贫的这个路上是一定会走好的,扶贫就是想让那些真正的贫困者实现脱贫,但是扶贫这个工作还是要慢慢的进行完善的,其实扶贫最主要的是要扶人心。如果对于上面的那几类人进行教育和惩罚不管用的话,那么这些人国家最后也不会再进行帮扶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纯粹的回答:不该!懒惰的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懒。扶持他,让他不劳而获,只会让他变得更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周而复始,他会觉得国家对他的扶持是应该的!总之,不能让懒惰的人不劳而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读:在农村懒惰的人国家该不该扶持他?
在回答问题前,先讲个真事。我的一个堂哥,六年前死亡的,死的时候不到五十岁,是那种最早的70后。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是村子中的文化活跃分子,什么耍龙,踩高跷都参加。但是家庭实在贫困,姐姐和妹子出嫁后,兄弟俩和老人的住房面积不到三十平方。结婚育有两个儿子后,媳妇耐不住清苦,跟人跑了,那时候大儿子只有四岁,小的差不多两岁多一点。生活的重担把这个年轻时生龙活虎的汉子折磨的好累。为了生活,他走出农村,到附近跟小包工头干活。
辛苦吗?肯定辛苦,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仅靠身体,在九十年代就业门路不多的情况下,有时出力还不一定拿得到工钱,想维持家庭,扶持两个小孩读书,那是何其艰难?几年后,两个小孩在读到小学二三年级就先后辍学。
2000年以后,我们地方的农村开始发生变化,有钱人开始盖房子。但他仍没有可用之钱,有一次我回到村内,把他叫到一起吃饭,问这些年的钱时,他的回答,部分没有拿到,找不到包工头,其他的仅够吃饭看病(那时候工价低,没有现在这么高)。问到孩子时,支吾半天,才说好几年没有回来过,偶尔打个电话过来,但没说几句话就挂断。后来才得知,由于年龄小,没有文化,被黑心砖厂带走困住了。
再后来,我每次回到村里,都看见他拿着渔竿去钓鱼,听父母说,这个人性情发生了变化,现在一天就是这样,活计不干了。2014年死在了家中,尸检没问题,我想是抑郁而死的吧!
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明,他后来一系列的作为,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好吃懒做的。该不该扶持呢?如果是在这几年,遇到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他一定能够进入到贫困户名单,如果有了政策帮助,或许能够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现实中,人们为什么抱怨国家不该扶持这部分好吃懒做的人。其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真正好吃懒做的人,享受到了国家的好处,产生了极强依赖性那部分为数不多的人,被人们瞧不起,从而影响了这个群体。而像表哥这样,被现实批判的体无完肤,最后导致颓废的人,被人们轻易打上了“好吃懒做”的烙印。
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我们总认为是国家的钱,谁都可以拿,拿不到的嫉妒拿到的,甚至怪基层干部“乱作为”。尤其是在物质利益的刺激下,看到这部分“不劳而获”,心里产生这种想法也属正常。
三是这部分人,“影响”周边环境,让少数人误以为不要付出汗水,国家会出手帮助,何必要去辛苦呢?
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分析这部分人的成因,该不该扶,不能一刀切。在判断吃穿等基本保障外,要更加科学合理评判思想和劳动力,简单地说,就是要从吃、穿、思想、劳动力这几个方面来识别,不能仅从“吃和穿”上识别。同时,要改变发钱发物这一简单粗暴的扶贫方式,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根源是什么?除了思想,恐怕最重要的就是医疗和教育,只有彻底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脱贫。简单说,现在的脱贫户和非贫困户,都会存在因为医疗和教育返贫的可能性。同时,要做好因灾家庭和农村中哪些失去收入来源,比如残疾和智障这部分人的社会保障工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最后,我们有个好制度,为了“全部脱贫”的目标,不可能把这部分人落下,得硬着头皮都要给他们扶持,完成脱贫工作。
上一篇:25岁的女朋友爱打游戏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