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C929需要与俄罗斯合作研发?
俄罗斯,客机,中国为什么C929需要与俄罗斯合作研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C929需要与俄罗斯合作研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个中国人都希望独立制造,很可惜那样太慢了,虽然有200吨级的运20运输机的制造经验,但宽体客机领域还是空白,而且客机对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要求太高,靠着自己慢慢积累经验相当于白白把万亿规模市场拱手相让,所以只能走技术合作路线
最好的合作对象自然是波音或者空客,养虎为患的道理不止中国人懂,航空领域是美国最重视的高端制造业,尤其是宽体客机,美国更不可能教我们造飞机.欧洲作为美国的小老弟,自然也是不可能的,那只有找毛子
毛子有宽体客机的制造经验,普京的专机就是宽体客机,虽然相比欧美技术差一些,但也比没有强.具体分工网上可以查到,航空工业也是空客波音的零部件供应商,单纯的制造能力是有的
最终929仍然会完全国产化
飞控系统,这个应该问题不大
机身.机头.机翼.尾翼.机内设备.也没问题
辅助动力.安全系统.需要消化吸收919的技术
动力系统.第一选择RR,国产35吨推力航发20年内应该没戏.毛子也不靠谱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份额.
毫无疑问的是929的绝大部分用户在国内,独联体国家估计只是个零头,毛子也想在国内市场分成,这当然是不被允许的,毛子赚不到大钱,自然对929项目不上心,进度并不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比较尖锐,涉及到国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国内大多数普通网民看待这一问题总是带有主观性的偏见,老鹰航空来回答一下吧:
1、飞机设计与制造的特点;
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飞机的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从概念涉及开始、历经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样机制造、试飞定型等诸多环节,需要飞行器总体设计、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校核、飞行力学、人机环境工程等各个专业组的共同协作才可以实现。
飞机设计的整个任务所瞄准的对象就是飞机平台本身,其气动外形、详细内部结构都是有设计单位来负责确定的。而内部的分系统或者零部件,比如起落架、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电路系统、空调系统、航电设备、导航设备、发动机、刹车系统、灯光系统等等,都是由总体设计专业结合各个分系统专业小组和总师系统的意见和要求之后来“选定”的,不是由设计单位自己研发的。飞机设计单位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优化与确定这些设备在飞机上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法,以及供电、供油、供气的管路设计。
对于任何一架飞机而言,最具有知识产权的地方不在于发动机、航电设备,而是飞机平台本身,只要飞机平台是自主设计的,那么这架飞机就是自主研发的,专利权就在自己手上,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波音和空客也是如此,它们也只是设计飞机平台本身,不研发发动机和航电系统。
2、国内宽体远程客机的设计基础为零;
国内过去五十年在大飞机上的尝试有三次,第一次是七十年代的运十四发喷气式窄体客机、第二次是八十年代的MD-82联合生产项目、第三次就是当前的C919国产客机项目。这三种机型其实都是属于中近程窄体客机项目,和现在的波音737或者空客A320差不多,也就是说五十多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从未涉足于远程客机制造业,从未有过远程客机设计的经验,这个领域我们的成绩是——零。
3、俄罗斯远程客机的设计经验相对丰富但是并不优秀;
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研发远程客机了,最初是把图-95战略轰炸机改成了图-114这款四发涡桨远程客机,商载220座,航程12000km,不过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不好,毕竟是轰炸机的底子。
之后苏联又推出了伊尔-62这样的四发远程客机,但是航程只有7800km,商载不过195座,从性能上看更像是四发的中程窄体客机,商业价值也无法和真正的宽体远程客机相比。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才弄出来伊尔86这样的四发宽体客机,可惜发动机配套出现问题,导致航程不到4000km,相当于是一架四发的宽体中近程客机,商业定位极其尴尬。
八十年代末期苏联才推出了伊尔86的改进型——伊尔96,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宽体客机,有点类似于空客A340,其商载达到230-310座之间,航程12000km。不过商业切入点错误,如今的中远程客机全部都是采用双发布局模式,四发客机的燃油经济性不如双发,从而导致伊尔96量产不高。
所以从苏联/俄罗斯的远程客机发展之路来看,俄罗斯的远程客机设计经验相当丰富,搞出的型号经历可能比波音还要多,可惜商业眼界相当狭隘,总是情不自禁的专注于俄罗斯自己的国内市场,而忽视国际航空市场的发展趋势。
因此,对于C929这样的宽体客机项目,我国决定走联合俄罗斯进行共同设计的技术路线就是一种相当老练的商业模式,花点小钱钱吸收俄罗斯方面的设计经验,以我国的生产能力和国际运作能力,C929之后的制造和商业化推广必然是放在我们这里。退一万步而言,即使项目合作不下去了,那么毛熊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宽体客机设计经验也被了解差不多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踩着毛熊的肩膀往上走,何乐而不为哉!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无人机感兴趣的朋友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C929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飞机。中国自己搞有难度,前苏联就搞过大飞机很有经验,由于经费问题俄罗斯很想找个富商一起玩,这不两家就一拍即合。
前苏联就搞这类型双通道宽体大飞机,普京出访的驾座就是当年遗留的大飞机,不过,一样逃不过被欧美联手给坑了,说是环保问题,因为噪音偏大不允许俄罗斯大飞机停靠欧洲机场,加上俄罗斯主要的航空公司都被欧美控股,买家也逐渐减少,落败的北极熊被犬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