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轼有没有一句词突然触动/鼓励了你?
苏轼,烟雨,母亲苏轼有没有一句词突然触动/鼓励了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苏轼在最远的儋州写过《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不提名动京师时的风光,不提文坛巨匠的成就,他把人生最苦最难最落魄的岁月当做平生功业;可见,在他心底,最真实最重要的收获,是在他生命低谷时候的所得。
其实,人生短暂,好多事情,挺一挺就过去了;好多时候,是境由心生!
看看苏轼,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的寂寥惆怅;有“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的难忘温情……但总的来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道灵魂的暗线,贯穿了他的一生,让他始终保持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洒脱!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可以概括苏轼的一生,也触动和鼓励了我!我希望也能触动和鼓励读到此文的你!
人生难免有风雨,可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能做的就是尽人力,凭天意,“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世界以歌”!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把它当作人生路上的座右铭,风来时雨来时,它会成为你心头的一把伞,护住你希望的星星之火,不灭!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谢谢啦!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四)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五)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六)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七)浅交言深,君子所戒。
(八)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
(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十)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
(十一)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十二)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十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十四)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
(十五)百年需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
(十六)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十七)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十八)天不容伪 。
(十九)修其本而未自应。
(二十)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二十一)世事如今辣酒酿,交友自古春云薄。
(二十二)粗缯大布裹生涯,读书万卷始通神。
(二十三)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二十四)生、死、穷、达不易其志。
(二十五)此身泰山重,勿作鸿毛遗。
(二十六)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二十七)文武之功,未有不以得人而成者也。
(二十八)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
(二十九)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尚可网
问:苏轼有没有一句词突然触动/鼓励了你?
答: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里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触动了我。同时也鼓励了我。
一说“悲”
那时我小时候的事,距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了。
六十年代,几乎家家都过着过贫困的生活。我们家七口人。靠父亲每月工资52.18元钱维持生活。父亲经常外地施工。每年春节才能回来。母亲就带着大哥.大姐.二姐.我和妹妹在家艰难度日。每人每月不到八元钱的日子可想而知。母亲没有工作。大哥,大姐二姐都在上学,我和妹妹尚小。母亲为了我们,就去到大干部家替人家洗衣服,那时没有洗衣机,全靠手洗。白天母亲把我和妹妹反锁在家里,到了晚上,母亲回来时还能带回一个馒头分给我们吃,那是大干部家给母亲的午饭,一共两个馒头,母亲吃一个,给我们带回来一个。那时候城市里的人买粮需要用粮本到粮店买供应粮,几乎全是粗粮,什么玉米面,高粱米,地瓜面,也有几斤大米,白面,我们平时都不舍得吃。有时母亲拿大米白面到大干部家换些玉米面,一斤能换好几斤玉米面,为的是让我们都能吃饱饭。
到了七十年代,父亲参加了包钢的建设,也不用外地施工了,大哥,大姐参加了工作,我们家的生活越过越好,有时早上还熬些大米粥,上街买些油条吃,但是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住院。记得那时我上初中,下午在医院给母亲陪床,母亲还和我玩了一盘军旗,到了晚上母亲心脏病突发,我就见抢救的大夫用电击的母亲身体蹦起老高,不懂事的我一边喊着妈妈,一用手扒着母亲的眼睛想让母亲再看我们一眼。可是母亲闭上了眼睛,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二说“欢”
我高中毕业就离开了包头到唐山农场上山下乡,由于父亲和单位的同事提前来农场为我们知青盖食堂,搭帐篷,和农场的领导很熟,农场的领导特意安排我到基建库房工作,我的那个她在机务队库房工作,第二年基建库房和机务队库房和并。我和老伴也合并到一块了,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如今我和老伴都已退休,天天逗外孙女儿玩,享受着天伦之乐。
三说“离”
八四年,我随单位参加国外科威特援建任务,工期为两年。那时出国施工是单位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冶金部第一次劳务输出,出国两年都不知道是祸是福。出国那天,亲朋好友都来送行,有的还泪流满面,到了科威特,白天紧张的工作着还差些,到了晚上就特别想家,想孩子,想孩子她妈……异国他乡想亲人朋友的滋味真是永生也忘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