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厚黑学》明明是反讽之作,为何还有读者真的奉厚黑为「处世之道」?
厚黑学,的人,之道《厚黑学》明明是反讽之作,为何还有读者真的奉厚黑为「处世之道」?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如《厚黑学》中所讲的“补锅法”与“锯箭法”。补锅匠一边刮锅底灰一边敲,两寸的裂口非要给你敲个半尺长才罢休。看看,要不是把锅底灰刮下来,还不知道烂这么大个口子。这么一来,补锅匠多挣了钱,主家花了钱还心存感激。如果不通其中奥义,就如头条视频中开锁的锁匠,开个锁100块一分钟搞定,主家觉得这钱花得冤枉。应该锤头、凿子、钳子一起上,弄半个小时,不把锁芯搞坏誓不罢休。然后100块的锁卖500,再便宜100,这么着主家觉得占便宜了,锁匠也挣到钱,皆大欢喜。
这生意做得黑吗?叫我说不黑,是人心黑。你不想着占便宜怎么会吃亏呢?这就是人心。“锯箭法”就如做生意的定金,中箭了,大夫先把箭杆锯了,留着箭头不挖,尾款结了再说。一下治好人家不给钱怎么办?得让人求着才行。上赶着不是买卖,这也是做生意的不二法门。
人心坏就坏在这里,究其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的。收起你的真诚吧,人家看不上。以前我也以为只要诚以待人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后来我才发现,回应者寥寥,不但事情办得一塌糊涂,还得罪人。
现代人已经到了明知道对方虚情假意还笑纳的地步。明知道对方说得是假话,碍于面子是不能揭穿的,厚黑是潜规则,表面要拍着胸脯讲仁义道德。没人在意你是否真诚,每个人都在核算自己的利益,只要你让别人觉得占了便宜,这事儿就算成了,就算被坑了,事后觉得被你坑比被别人坑强,下次还会找你。这是成事的秘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只有圣人才能明了天道,时时处处让人占便宜,只要你让别人觉得占了便宜,那就无往不利。而如何让人觉得占便宜了呢?这就是学问了,针对人性的恶,就有了厚黑之学。不能直接给,要拐弯抹角给,要人历尽千辛万苦给,不然他不当你是盘菜。要饿的时候给,吃饱了不能给。玩儿这一套道家是老祖宗,不过人家没有明说,李宗吾敢为天下先,弄了个厚黑学,一帮道学先生气得直吹胡子。
圣人也很厚黑,古来有成就者基本也很厚黑,不过有句话要说在前头,厚黑到极处和圣人之道是一模一样的。是对人性的极度了解,是对世事极度的洞明。固执善的一面是对善法不了解,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善,整天仁义道德,一副真诚的面孔愤世嫉俗并不是善。没有功业,不能让人得到益处,你那个善一钱不值。
圣人教化如日当空,不碍暗夜潜行,所以善要走在明面上,恶只有潜藏起来。孔子做春秋就是隐恶扬善。所以圣人之道要拿到明面上,厚黑之学要暗中行事。所以厚黑之学不能拿到明面上讲,对世道人心无益,当人们都认为厚黑是理所当然时那就真坏事儿了。
之所以有厚黑学,是因为人心有阴暗面,厚黑学是从反面剖析圣人之道,通达人性之恶与通达人性之善最后的目的是一样的。要知善恶本空,所谓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其惟至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创)
因为在世人的感知中,《厚黑学》的总总厚颜无耻的表现和算计,切入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使得人们一方面要反对和预防自己受到厚黑之人的侵害,一方面又要学着厚黑的方法去害人。
它与几千年来正宗儒道文化对立得格格不入。但又像病毒一样入侵并污染了整个儒道文化“厚德载物”思想里的传承体系。害得儒道文化被排斥,异化,批判,它倒反其道、逆天理的惑乱于社会之中。
其实呢,它就似“毒鸡汤”!在现实生活的丑陋之中不断迷惑并引导了众生怎样的自私,怎样的贪婪,又是怎样的缺德和无耻。
不必说它在古代是怎样影响了帝王将相之间的争斗。拿到当今之官场,社会,团体,单位,个人,这些人人种种之间,又何尝不是在一方面的反对,一方面又在“见样学样”的缺德冒狼烟的大行其事呢?
说良心话,《厚黑学》能够切入和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并被“奉厚黑为处世之道”,实在是因社会的导向偏离了正道,造成社会的人们普遍陷入“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的金钱利益思想桎梏里,而“学坏不学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宗吾所著《厚黑学》我理解本意应该是为了让后人在面对厚黑之人时能有应对之策,而不是用来求官生财。
《厚黑学》是为人处事的经典,适合那些处处碰壁的人,就是感觉没法适应社会的人。厚黑学从多方面讲解了为人处事的方法,情感、工作等等。
厚黑教主李宗吾在《厚黑学》里写过:“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的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综合书中内容是有些地方让人难以接受,理解不好很容易剑走偏锋:1、是脸皮厚,什么事都做得,手段黑,什么事都能做成。2、读书有三个目的,自己能学到什么方法,自己有什么可改进的,自己如何做到更好。3、如果认准一个目标,那么就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4、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你要在乎别人的说法,事情还干不干了。5、凡做人做事,一定要找一个制高点。
总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其内容还是要进行选择性地接受。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见解很独到,毕竟“一万个人里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如果一个人对于厚黑的运用乐此不疲,那就有失人格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理解的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文学家看《厚黑学》的春秋笔法,道德家看里面的离经叛道,思想家看里面的价值观,善者看到善意,恶者看到手段,不一而足。有人以这本书认识世界善恶,有人却以这本书作为刀剑,开始杀戮……一切选择全在于人,而不是决定于这本书。
上一篇:游戏中冲锋枪火力都设定得比较弱,现实情况中真的这么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