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渊贵为皇帝,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文武百官没有几个出来力保他?
李渊,玄武门,之变李渊贵为皇帝,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文武百官没有几个出来力保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渊贵为皇帝,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文武百官没有几个出来力保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渊贵为皇帝,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文武百官没有几个出来力保他?
其中必定有深层次的原因,一说起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每一个君主都有自己的心腹,如刘邦手下有韩信和萧何等,朱元璋手下有徐达和刘伯温,即使是刘秀都有吴汉和邓禹等。赵匡胤则是有石守信等人,然而李渊手下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心腹,只有一个李世民,而李靖虽然效忠于李渊,但李靖只是一个军事助手而已,并非是一把手。
据史料记载,李靖在出征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李孝恭的助手,其他的开国功臣基本上也很少独立领军,基本上也是李世民的助手。
这就是李渊和历代开国之君很不相同的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人唯亲其实并不错误,然而李渊却没有这样做,他并没有自己的亲信。
结果导致大唐王朝的实际大权最终掌握在儿子李世民的手中,毕竟这些开国功臣并非是跟随自己打天下,而是跟随李世民在打天下,这些人自然会更效忠于李世民。
在这里我们可以试想之下,如果李渊能够像刘邦重用韩信一样的重用李靖,那么李靖就会完全站在自己这边,李世民要想发动玄武门之变,那就得再多思考几步了。
除此之外,李渊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居然冤杀了刘文静,这是李渊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大家要知道的是,刘文静帮助李渊夺取了天下,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
然而李渊仅仅听到别人告发刘文静谋反后,居然就斩杀了他,连相关的调查和证据都没有,让功臣们心灰意冷,认为李渊是一个冷血无情的皇帝,也就更加不会对李渊效忠了。
而且李渊作为一国之君,居然放任2个儿子争权夺利,结果就是逼迫群臣选人站队,满朝文武大臣必须做出三种选择。要么是站在李世民一边,要么是站在李建成一边,要么就是保持中立局面,但唯独却没有支持李渊。
毕竟李渊这样做,就会让朝臣们明白,李渊只是一个即将要失去权力的皇帝,聪明人是不会去支持李渊的,其实在后世的康熙朝,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据史料记载,晚年康熙帝默认儿子们争夺皇位的时候,朝臣们就会选择各个阿哥们,但都不会支持康熙帝。
而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家之所以能够代替隋朝,建立大一统的唐朝,显然和李渊重用李世民有关,这样就导致李世民一家独大。
随后更是放任儿子们争权夺利,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被架空,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李渊咎由自取而已。
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要争夺天下,只有两条路,要么是依靠功臣,要么就是依靠亲属,李渊就选择了后者。同样在坐天下的时候,开国之君也会担心被儿子们篡权,或者害怕功臣造反,最终李渊就是被李世民篡权的。
笔者认为,李唐天下绝大部分其实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来的,李渊很少会亲自率军作战,这其实就和刘邦、赵匡胤、刘秀等开国君主不一样。
除此之外,据相当多的资料揭露,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的力量并不弱小,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占据绝对性的优势,然而李建成还是不够狠心,不忍背上杀害弟弟的罪名,这才给了李世民的机会。
而且李世民很早便率军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像这样的名将,又怎么会久居人下,而且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不会愿意一直久居人下,李渊单纯想靠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号,来笼络住李世民,很显然是做不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玄武门之变不是没有人支持李渊,而是形势已经不允许了。玄武门之变其实是李世民的豪赌,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是李世民运气好,硬是让他赌赢了。当时出现了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的天象。傅奕秘密上奏道:“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当拥有天下的征兆。"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为了帝位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数不胜数。皇帝也可以把女儿作为政治筹码随意嫁人,甚至是和亲。
因为李渊的刻意打压,所以李世民及其部下都行事低调隐忍,这一点给李世民加了不少分。加上李世民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让他给文官集团留下印象十分好。特别是虎牢关一役,天神下凡,以少胜多,一战灭两王,让李世民在老百姓心中彻底神话了,玄武门之变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当太子之争进入火热化的状态时,秦王李世民利用李建成的大意,孤独一掷的在玄武门布下埋伏,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带兵入宫,迫使李渊退位,李世民得己继位,是为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也是被逼的,因为他不动手,李建成就会先动手,到时候死的就是他,因为直到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世民一直都是处于弱势的,不过很可惜,李世民在李建成身边安插了眼线,这个计划被奸细完整的告诉了李世民。然后李世民跟长孙无忌商量对策,长孙无忌就建议他先下手为强,抢在李建成之前动手。
李渊在作为隋朝唐国公的时候,两次力挫突厥的进攻,安定隋朝的西部边境。李渊是颇具雄才大略的创业君主。他的悲剧是忌惮亲情而失去政治上的决断力。在处理儿子们的矛盾时,无法割舍亲情,变得优柔寡断,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对李世民的军事小集团采取断然措施。结果李世民断然发动兵变,控制了局面,玄武门兵变之后,李渊的儿子中,李世民已经预定了皇位。作为朝臣,即使心中想支持李渊,怕是也不敢得罪未来的主子。在唐初,三皇并立的情况虽然名义上没出现,但实际上却已经出现。长此以往,当整个大唐上下都接受三皇并立的现象后。这三人,无论谁当皇帝,整个大唐上下,都觉得很正常。因此,除了三人身边的近臣。整个大唐对于三人其实没什么区别。所以,并非是李渊没有支持者。而是这些支持者同时也支持其他两人而已。
上一篇:奔驰车真的坐的舒服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