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顾茅庐是不是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若不想出世何必了解天下大势?
刘备,茅庐,自己的三顾茅庐是不是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若不想出世何必了解天下大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顾茅庐被传为佳话。同类问题已经回答过,今天就再来重聊。
诸葛亮,虽然父母早逝,但诸葛家族文风深厚,家学绵长。
叔父诸葛玄逝后,诸葛亮归隐隆中,与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为友,视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名士为师。
庞德公,荆州名士,精于政务,通晓天理。
司马徽,颍川阳翟人,客居荆州。以知人辨识而著称,精通道学,善长兵法奇门之术。
黄承彦,沔南名士。仰面观太虚之人。星相天道、五行八卦、奇门遁甲之术无一不精。
诸葛亮本来就聪明好学,尽得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等人真传,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庞公有言: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刘备,素有中兴汉室之志,奈何屡战屡败,惶惶如丧家之犬,寄身荆州刘表。
刘备手下不缺冲锋陷阵的猛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堪称当世战神。之所以战之不胜,实在是缺乏运筹帷幄的高参。这一点刘备是非常清楚的。困苦中的刘皇叔可谓是求贤若渴!
刘备虽然落魄,但“仁德”的美名却四海传扬。其时,司马徽极力举荐诸葛孔明。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至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有司马徽、徐庶之言,才有“先主遂诣亮,凡三顾,乃见。”
为求来“得其一人,可安天下”的卧龙,刘备礼数周到,三顾茅庐传为天下美谈。
其实,诸葛亮并非是故意抬高身价,欲擒故纵,非得让刘备三催四请才出山的。其书童说:先生出远门了,不知归期。
诸葛亮,一介村野耕夫,出的哪门子远门?益州!不出门,哪来的西川五十四郡祥图!天下大事,诸葛亮了然于胸。《隆中对》就是为刘备准备的!
“先生出远门”,实在不是故意怠慢刘皇叔,反而是为了想被刘备高看、被重用,去做应聘的准备工作去了。欲擒故纵的说法稍有牵强。
诸葛亮和刘备一样,中兴汉室是其毕生夙愿。荆州刘表不堪入眼,东吴孙权没有兴复汉室的大志,曹操乃篡汉国贼,世受汉室恩典的诸葛亮自然视其为仇敌。只有眼下落魄的仁德皇叔,才是志同道合之人!
诸葛亮幼承家学,自比管乐,习效姜尚,钓钩抛出,“不为锦麟设,只钓王与侯”。
备足功课的诸葛亮果然被刘备相中。事实证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的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三顾”之恩!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贤达之言无关。
感谢您的观阅,敬请多多留言指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跟司马徽混的时候,就与其探讨天下大势了!实际,曹操也带人去看了诸葛亮,只是瞧不起诸葛亮罢了。有点欲擒故纵的味道,只是觉得出世要找个明君,需要品格高尚的人才行。好米需要慢慢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绝对是。诸葛亮此人应该也是营销高手,非常精通人性,懂得欲取先予,先让别人用口碑来传播自己的名气,从而使那些有志于打天下的英雄和枭雄们趋之若鹜,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英雄和枭雄们的重视,就必须故作姿态,不断的抬高自己的价值,也可以仔细观察给哪位老板打工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三顾茅庐无疑是最高明的营销手段,他成功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而使自己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一席之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诸葛亮;曹操早就一统江湖了。
上一篇:对于如今的教师考编,应届生和往届生的比例,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