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端午安康,你的家乡有系上五彩绳的风俗吗,是什么样的啊,还有其他特别的风俗分享吗?
端午节,端午,粽子端午安康,你的家乡有系上五彩绳的风俗吗,是什么样的啊,还有其他特别的风俗分享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这是我的五彩绳,上面翡翠的吊坠。一个冰种大桃子,一个冰种带翠小桃子,一个儒种豆绿色玉如意,一个三色翠的蝴蝶也像辟邪的蝙蝠。漂亮吧大家来分享一下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安康。我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端午这个节日,即继承了传统,也让人感受到亲朋好友邻里之间的和睦和美好。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
我是在端午节前出生的,每年这个时候天气都是不冷不热很舒服,大家一起包粽子过节。粽子叶要提早准备,普通人家一般都是放上红枣糯米。我是一定要求再放果脯和干果,特别是葡萄干,酸酸甜甜的很喜欢。
端午时间,家家都要打扫,每家门口上还要挂上艾草菖蒲,辟邪招福祛毒。现在小区物业,也是每年准备好送给业主们,特别有节日的气氛。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躲午节、屈原日、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解粽节、端礼节等。
我们那里端午必须带的五彩绳,每个小朋友都有。线有各种档次,一般都是棉的略粗就可以,也有简单的普通衣服线也行。我奶奶也是出身富贵的人家,有上好的绣花丝线,特别鲜亮。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五种彩线手工交缠起来,让自己的亲朋好友的帮忙系上就可以了。手工巧的还在上面吊着小香包和笤帚。
而五色,也代表五行,端午过后第一个雨天丢掉,辟邪又漂亮。那个时候都是奶奶给手工制作的,大家会比比谁的漂亮。没有条件作不出来的人家,还会到奶奶这里要求一个俩个,那时候的人都淳朴而美好。
这是我的五彩绳,上面翡翠的吊坠。一个冰种大桃子,一个冰种带翠小桃子,一个儒种豆绿色玉如意,一个三色翠的蝴蝶也像辟邪的蝙蝠。
漂亮啊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谢谢!
猫型钢丝球原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我的家乡是陕西省蒲城县东南部关中平原区,记得我们那风俗是临近端午前,长辈给晚辈哥哥姐姐给出嫁的女儿送粽子,绿豆糕,时令水果(以杏为多〉。端午节讲究吃粽子,绿豆糕及水果,中午,晚饭讲气吃大肉水饺及烙薄饼,炒好几种菜,用薄饼捲菜吃。早上凌辰给门上,窗台插放艾草,佩带香包,用雄黄酒涂抹鼻-,耳朵口防五毒虫。好象不记得民间有什么大的活动,固为端午节的时间刚好是关中东部平原夏收,碾打,秋种秋管最忙最紧张最累的时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诚邀的问题。
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端午节我先说说我记忆中的家乡风俗。我家乡在山东潍坊诸城百尺河镇的一个农村。
一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二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三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上一篇:请君来对下一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