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自杀率这么高?
孩子,青少年,家长现在的青少年为什么自杀率这么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父母呀,有的是婆媳关系不好,有的是夫妻关系不好。管你什么关系不好,孩子是你生是你养,就要对孩子负责,不停的唠叨有用的话怎么会有那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呢?
我就见一个父亲在孩子5岁起一直陪伴孩子去练习钢琴,后来二胡,吉他都会。我见他从不耽误,而我是把孩子送去,就跑了,孩子孤单呀,不愿意再去呀,业余学业自然没有完成,那我没他付出的时间多,我的孩子就没他家的优秀怪不得孩子。其实我也没什么事有那么忙。只是头上有父母催促,送去就对了,你呆那儿干嘛的理念我也不敢违背啊。只是二胎的我现在懂了,什么叫高效陪伴。我也懂了陪伴的含义,明白了陪伴一词的重点。
自杀的孩子的心理是复杂而且是不跟父母同伴交流甚至是没机会没时间跟父母交流的,他有太多话没处说,跟奶奶近,妈不爱,跟同学唠唠吧,好像新同学还没个知心的。你看,你跟父母关系处理不好,你又跟孩子孩子关系处理不好,哎,你说你,人五人六的你倒忙的鬼吹火一样,到头来,孩子没了,还落个都是你的事。你说你是不是要静静,静下心来让自己内心节奏慢点。古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理清了头绪,顺其自然,上能安抚老的,下能养好小的,何乐而不为之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
当代青少年的自杀问题
10社工 张婉秋 104042010028
【摘要】中国目前是世界上 自杀率高发国家,是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我们可以找出自杀的原因,运用杜尔克姆的自杀论——整合与规范是自杀的核心理论,从而防御青少年自杀行为。
【关键词】中国、青少年、自杀、现状、过程、类型、利已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防治
一、 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现状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 自杀率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0万人口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1995-1999年中国最重要的死因中,自杀排行第五,而且是15-34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比例更是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更来越低。
北京大学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质的调查结果:中国学生5个人贵州省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虽然在中国重要的自杀死亡危险因素中,抑郁症状排行第一,但大约有1/3的自杀者和2/3的自杀未遂者并没有精神疾患。
中国自杀人口特点也大不相同与国外,中国农村人口的自杀率高于城市人口;年轻女性的自杀率于年轻男性,其主要是在农村的年轻女性。
迪尔凯姆说过:“是把一个特定社会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自杀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我们就会看到,这个整体不是各个独立事件的简单的总和,也不是一个聚合性的整体,而是一个新的和特殊的事实,这个事实有它的统一性和特性,因而有它特有的性质,而且这种性质主要是社会性质。事实上,对于同一个社会来说,只要观察所涉及的时间不是太长,自杀的统计数字就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因此,自杀的变化呈现出明显和连续的波浪状,这种起伏是一阵阵地发生的,一次高潮过后是一阵间歇,然后又是一次高潮。
从他的话可以知道,自杀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稳定的自杀率才是正常的。而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却越来越高,我们也要着重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自杀过程
青少年想自杀的人在自杀前数天会有异常的征状:由于受到了挫折感到很绝望,会写出来、与身旁的谈论自杀或者是浏览自杀的网站来表现自杀的趋势。同时不愿与人交往、希望独处,在性格与行为方面也出现了异于平常的状况。
自杀的心理特点有三个:冲动、愤怒、焦虑。
“中国学者一般把自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二)矛盾冲突阶段
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
(三)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决死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等待时机一到,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三、自杀的具体原因
费立鹏的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现状中10-24岁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从高到低排序为家庭矛盾、经济困难、情绪低落、饮酒问题、其它精神心理问题、与鬼神有关。从这可以从表面上,看出很大部分的青少年是冲动型自杀。由于过去的一年或是前几天遭遇挫折,承受不了打击而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
(一)自杀与心理状态
精神障碍、焦虑障碍、适应障碍、精神分裂症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中国重要的自杀死亡危险因素中首位就是抑郁症,抑郁症是情感障碍。重性抑郁症表现为沮丧、空虚感、缺乏兴趣、无望感、与世隔绝。正是这样的心理让抑郁症患者遇到挫折者更容易对生活产生厌倦绝望,从而自杀。
在我国,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抑郁症的识别率不高,有其是早期出现疲劳、失眠、焦虑等症状,往往被忽略或者被归于神经官能症等内科躯体类疾病,从而延误了治疗而是病情加重,酿成本可防范的悲剧。
(二)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不和成了青少年自杀的主因。近年来,中国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过度保护,形成他们的脆弱、依赖、自我中心等性格,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同时父母对子女未来期望过高,给予子女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的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自杀来逃避受挫。
(三)学习压力
青少年大多处于建立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而我们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忽略了心理素质的教育,使得青少年心理素质“亚健康”越来越严重,自家庭、学校的压力,成为了青少年唯一的任务和责任,普遍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都不重要。学习不好会承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时老师和同学的态度也会大大有差别。有的因为成绩不好而感觉到丢面子,受歧视而想不开或是人际关系危机而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冲动性自杀。
四、青少年自杀的深层原因
从杜尔克姆决定群体自杀率的直接原因的理论中,他把自杀现象分成了三类,利已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或称宿命型的自杀。
上一篇:汇率是靠印刷机决定的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