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什么不叫粽子节?粽子为什么要包成三角形?
粽子,屈原,端午节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什么不叫粽子节?粽子为什么要包成三角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屈原、孟姜女都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从这个传说的故事来看,吃粽子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赋予我们首先爱国——担起社会应承担的那份责任;爱家——社会的最小单位的守候和稳定。 粽子赋予我们一个极其迷人的传说!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在传说的感悟里,让这个传统的节日过得不同寻常的温馨和精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故端一(初一)、端二(初二)、端三(初)…。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粽子做成三角形或者菱形是因为传说过去人们都是直接将米投入河中,后来有人梦见屈原托梦,说投入河里的米都被鱼鳖吃掉了,于是那人就想到用箬叶将米包好,然后包出有棱角的样子,鱼鳖看了还以为是菱角,就不会吃了.这样做了以后,屈原又托梦给他,于是,这种包法就流传下来了.相传是因为:屈原在汩罗江边投河自尽,老百姓为了救他,就用大米包成带角的粽子,投江中喂鱼,卡住鱼的嘴巴,所以相传下来,粽子都做成有角的形状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为纪念端午节的方式之一,还有赛龙舟,祈福,掷李子等,所以不叫吃粽子节。
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六角的,还有长长的等,各个地方或每个人的习俗选择的粽子形状不一样。
上一篇:2020已经过去一半儿,这半年疫情对你及家庭事业影响有多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