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又到了夏天,为什么知了的叫声越来越小?
知了,少了,叫声又到了夏天,为什么知了的叫声越来越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又到了夏天,为什么知了的叫声越来越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还没到时间呢,干旱了也不行,它爬不出来,要长时间阴雨,闷热天气出来比较多,现在还没入伏,只出来一些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又到了夏天,为什么知了的叫声越来越小?
题目这一说,还真是,不是叫声越来越小了,倒是至今还没有听到一声叫呢!
往常年,一到夏天,那叫声一片,此起彼伏,越发我院里有棵大枣树,树上会爬落许多知了,它可不管你午睡不午睡,“吱吱啦啦”叫得挺起劲,天越热,它的发声器越燥,叫得越欢,旋律并不优美,一点都不好听,只烦得你没法,你到院里使劲朝树上蹬两脚,胆小的飞走了,胆大的根本不理睬你,能奈我何!只有把两耳用棉花堵上,也难隔断它叫的声音。
这几年为什么少了呢?分析原因,应该是有这几方面:
一、天年气候影响。
连续几十年的天气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知了的繁殖。知了产卵后,卵浮化出的幼虫从树枝上下来,要潜入土壤中几十公分~1米左右深,靠吸食树根的水分营养,而逐渐发育成长,直至幼虫发育成熟(知了猴),到夏季挖掘地洞出土,爬到树木等物体上,进行蛻变成蝉,蛻变只需数分钟完成。数十分钟就可以鸣叫了,公的叫唤,母的不叫唤。
由于土壤缺水,树木人为的砍伐,树木少了,幼蝉虫往地内潜入吃力,有相当部分就中途夭亡了。从幼蝉虫到成熟蛻变,需2~4年时间的生长过程,有的长达10几年。树木砍伐后,树根会枯死,树根枯死断了知了猴的营养来源,就会饿死。所以会减少。
二、吃货多。
虽然有专家说,食用知了猴,对人体无益。有专家说,吃了好,蛋白高营养好。中国吃货多,才不管它好不好呢,只要没毒,蝎虫蚂蚁、都敢吃。不仅农村孩子们晚上捉来,烹饪煎煮来吃,现早已上了大饭店的餐桌了,而且价格不菲,一盘知了猴价格可达百十元!且食者百吃不厌,有供不应求的趋势。怎么还能越来越多。虽然说有人工养殖的,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全民皆食,它不缺才怪。
三、农药的大量施用。
也是一个原因,蝉虽不是啮齿类昆虫,它是以口器吸食作物树木的液汁为食而存活。蛻变成蝉的知了寿命18天。但作物或树木、果树、瓜果类上喷施的农药、或内吸性农药都会使它致命。所以,它会逐渐减少。
如果,不加节制的大量捉杀食之,知了大有濒临灭绝的危险。除非大力发展知了养殖了!天年气候、人工捉杀食之、农药致死、鸟雀啄食等都是导致造成知了越来越少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知了叫的乱人,那时候觉得烦。晚上都会结伴而行去捉知了猴,捉回来用盐水泡上,第二天油炸着吃,味道好极了。还有的捉了以5分钱一个的价格卖给收购者,要是一晚上捉几十上百个,买个几块钱,高兴极了。现在呢,没了以前那种嘈杂的知了叫声了,价格虽涨了,但是再也捉不到那么多了。究其原因,我感觉:
一、农作物广用农药的问题,致使很多农药残留物随着雨水流入地下,造成土壤污染,致使大多知了蛹死于土壤中;
二、城镇化地质破坏的因素。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也是导致这种减少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到了夏天,知了的叫声让人烦躁,天一亮就开始鸣叫不绝于耳。
现在又到了夏天,为什么知了的鸣叫越来越少?我听说最近几年,去农村收知了的人很多,夏天天气热,吃完晚饭每人拿一把手电筒去找知了,一只5毛钱,1⃣️晚上找几十只够第二天买菜的了。收一只5毛卖给饭店一斤好几十。所以知了少了,叫声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找知了是为了玩,那时候没什么玩具,晚上找回来几只用碗盖上,第二天就脱皮变的会飞了 ,感觉好奇又好玩。现在找的卖钱被人吃了,感觉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变的越来越残忍,什么野味都敢吃。这次疫情说是吃蝙蝠被传染的,北京这次疫情复燃也是好像市场上有关。
人们在这样下去,大自然原生态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少了以前的那种自然景观,假象蒙蔽了双眼,能保留下来的东西都成了古董艺术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农药惹的祸
上一篇:冒名顶替者是被处理了,但被冒名顶替者应该获得怎样的赔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