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并持续下去?
孩子,兴趣,环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那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并持续下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阅读是我们终身要培养的习惯。
首先,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刚开始,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等孩子对阅读有了一些兴趣,家长就可以慢慢进行引导,告诉孩子,哪些书里讲了什么故事,特别有趣,吸引孩子去看。
其次,营造阅读氛围,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坚持学习和阅读,孩子看到父母的样子,自然就会去学,一家人还可以就看过的书进行讨论,会增加孩子阅读的兴趣。
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先从陪伴孩子阅读,给孩子讲故事开始,等孩子识字量差不多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讲到故事高潮了,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宝贝要不试着自己看书吧,这样孩子就能从听故事过渡到自主阅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阅读是孩子学习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被五花八门的电子音视频产品充斥、占领的环境中,孩子的耳目已经被现代化的音视频产品所牢牢占领。孩子们尤其喜欢画面丰富、动感十足又幽默搞笑、充满虚幻的动画节目;更喜欢在临睡前用手机或故事机听娓娓动听、稀奇古怪的故事。如今,喜欢捧着书本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少,而一有时间就看电视、玩手机成了大多数孩子的习惯,甚至有的孩子直接宣称:我就爱看电视,一看书我就头疼。这其中不乏学校与家庭、社会环境与时代发展的影响。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爱上阅读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增加识字量,引导孩子顺利起步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获取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有关研究表明:汉语的读与写必须有两千左右的识字量作为基本条件。在孩子阅读的道路上必须帮助他们扫除识字这一障碍。只有障碍被扫除了,孩子才不会一拿起书就因为不认识几个字根本无法阅读而放弃。在增加孩子识字量的同时,教师或者家长应帮助孩子铺设好阅读过渡的平台,带着孩子参观图书馆,让他们认识图书,掌握最基本的图书查阅方法;组织孩子参加中高年级学生组织的手抄报展览会、故事会、朗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感受读书的乐趣;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喜欢读书的名人故事;给孩子读一些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等。这样,孩子们就会慢慢走进阅读的殿堂。
二、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籍
现在市场上的书籍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其中也有低俗的盗版书籍。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远离凶杀、暴力类的书籍,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适合阅读的正规书籍。对于识字有限、拼音才开始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那些满篇文字而没有插图或彩页的书籍肯定不喜欢。我认为,优秀的儿童绘本、儿童漫画、彩图丰富、通俗易懂的科普类书籍是低年级孩子的最佳选择。这类书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适合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低年级学生阅读。
另外,选择书籍时要在适合孩子的年龄上提高一两岁,正如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两岁的朋友玩耍一样,他们也喜欢阅读稍有挑战性的书籍。书选对了,就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挑战中迷上读书。
三、创造温馨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读书习惯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庭和学校必须创造适合孩子阅读的温馨环境。家庭在装修房子时,可以为孩子布置一间书房,书橱里分类摆放适合孩子、家长阅读的各类书籍,创造孩子阅读的氛围。周末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阅读、一起讨论阅读心得;当孩子正在读书学习时家长更不能大声聊天、看电视,等等。注重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布置和班级图书角的布置,为孩子创造温馨的阅读环境,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这样,孩子的阅读习惯会很快养成。
四、激发阅读兴趣,保持孩子的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孩子是否有强烈的内在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孩子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是阅读之根本。
1.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范读加上适时的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分组比赛读、齐读、个别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课外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学生们。这样,教师的示范引领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理生根、发芽。
2.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整天坐在电视机前或抱着手机玩,却一味告诉孩子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重要,要求孩子阅读,如此的家庭环境,孩子会主动读书吗?当然不会,因为父母根本就没有给孩子好的读书环境和示范引领,所以孩子不爱阅读就是顺理成章的。因此,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必须先爱上阅读。
3.介绍读物,激发兴趣。在读一本书之前可以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读物的关键内容。例如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之前,可以先告诉孩子这是一个和你的爷爷一样无所不能的爷爷,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的情节创设悬念,激起孩子的阅读欲望,从而让孩子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4.开展活动保持兴趣。在孩子读完一个故事或一本书后,可以开展演一演、讲一讲、画一画的活动,让孩子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谈一谈读完后的收获、体会,从而切实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保持阅读兴趣。
让孩子爱上文字、爱上阅读,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更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从小爱上阅读,获取智慧,沉淀心灵,陶冶情操,让书香伴着他们茁壮成长。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建议,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再见!
上一篇:长大后容貌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