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只讲文化学习?很少说创新与发展呢?
知识,创新能力,学生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只讲文化学习?很少说创新与发展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只讲文化学习?很少说创新与发展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不一定就意味着好,最起码一个优秀的工匠肯定不会是一个“新”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
题主所说的文化学习,应该是指知识的学习。因为文化的含义极广,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外延过大。我从事初中教学,就你的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
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指向于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人的更大发展。但是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目前从学科标准的要求,到试题改革的变化,都倾向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主要考查死记硬背的东西,依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三个要素:扎实而牢固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不懈尝试。基础教育阶段侧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运用,是符合阶段特点的。没有知识的学习,就不会有创新和发展。
三、知识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求新的过程。目前,“读书无用论”仍然有市场,我只能用这句话来反驳:“说读书无用,是你读的书还没到有用的程度”。只有具备雄厚的知识,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改进,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所以,离开知识的学习,单纯的创新和发展是不存在的。
因此,强调知识的学习,我觉得并不过分,但是反对死学知识,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为了应付考试,只要高考的指挥棒在那里挥呀挥,现在还是用分数来衡量和评估学校和老师,家长只是要分数分数,作为老师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观点,狠抓学生的成绩。
创新能力其实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也提了很多年,老师的课堂也改变很多,但是,因为不能放弃成绩,只能越来越加重孩子的负担,没搞素质教育,单纯抓主科成绩还好点,提了素质教育,连科学等课程也要求孩子读呀背呀,动手操作实验那块又没让孩子真正去做。
知识点容易考核,老师容易抓,创新能力是个很抽象的东西,考试也不考,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说说,如果哪天创新能力像高考一样可以决定孩子的命运,肯定全民都很重视,全民都在培训,现在,只能是说说了。
创新还是应该要重视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很难发展很好,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事业很难有更好的突破,让我们一起更重视创新吧,创新才能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要我国的高考制度不改革,各个教育阶段唯分数论英雄的形势就不会改变。
高考,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甚至是多少寒门子弟跳龙门的唯一途径,所以,尽管说这种模式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绝对大多数人还是趋之若鹜。既然大家都这样认可,小升初,中招的层层选拔,也就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无可奈何的选择了。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有效果吗?天知道,鬼相信。不要说初中高中老师玩着命地教,学生玩着命地学,就连小学也是不遗余力。多少学校音体美都形同虚设。一学期下来,语文数学课本都翻烂了,其他的都还是新的。更有甚的是各样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参加的学生是络绎不绝。孩子们成了学习的机器,成了做作业做卷子的机器。可怜可悲可叹。
所以,想要学生创新发展,必须打破现有的高考模式,教育模式,考察评定初中小学不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考察评定高中不以一本二本升学率为唯一标准,坚决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
教育的改革一直在呼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有好的工作。所以学习的目的就变成应付考试,而考试大多专业只考文化课,为了使家长满意,学校只能盯着文化课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教育的改革落到实处,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高考的改革,高考不改变考核方式,学校教育就一定是只讲文化课的成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