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喜茶再次暴雷,为何还能受到资本青睐?
茶饮,品牌,产品喜茶再次暴雷,为何还能受到资本青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IP是附加值的本质,资本更看重附加值。
从喜茶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品牌联名是最好为自身IP提供附加值的办法。所谓品牌联名,其实就是异业合作。
喜茶很早就做品牌联名了。
喜茶品牌联名行为一览
根据对比,喜茶是新式茶饮领域做品牌联名次数最多的,那做品牌联名既能提高自己IP的附加值,还能吸引到合作方品牌的用户,这种高效且省广告费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喜茶从来没开放加盟,其直营模式是为了更好地把控品牌。
然而,喜茶的直营模式虽然从源头加强了管控,但却直接推高了开店成本。
已有媒体测算过喜茶在全国不同城市的开店成本,仅维持门店运转就是一笔硬开支,其中包括场地租金、装修折旧、设备折旧、人力和水电等固定成本。据数据估算模型,一线城市喜茶门店每月的固定成本就需要近50万元,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则不到40万元。
从毛利空间看,房租贵的需要更多营业额才能保证毛利空间的提升,而要提高毛利,只能从产品单价和消费频次上下功夫,这不免令人联想到前段时间喜茶的涨价风波。
今年4月,喜茶因原料成本上升将部分产品价格上调了1-2元,这一方面是为了弥补疫情前期造成的销量和利润损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消费者心理价格的天花板。
虽然部分业内人士估算出喜茶门店毛利水平较高,但随着步伐越迈越大,喜茶面临的不再只是单个门店能否盈利问题,而是如何在速度和成本之间取得巧妙平衡的难题。
喜茶的扩张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喜茶的扩店速度和融资基本保持在同一频率。
反过来看,我们能发现:喜茶的融资一方面是为了在做直营扩张时保证现金流。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喜茶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约160亿元。而相比一年之前,喜茶的门店数量和估值几乎都翻了一番。门店规模稳步扩张是企业估值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茶饮市场的差异化如果从产品、门店、定价等方面来打,是很难建立壁垒的。举例来说,喜茶开发出一款新品会吸引大批粉丝,而奈雪の茶紧随后就推出一款类似的新品,然后价格更低一些,这一批粉丝会立刻转移“阵地”,称为奈雪的客户。
因为无论多么追求茶饮产品的差异化,其制作工艺仍是不足以筑造高大的壁垒的。
顾客的转移成本很低,那么产品一定不能作为喜茶的“护城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方面的结论:资本青睐喜茶,是希望喜茶尽快上市抢占市场,筑造无法逾越的壁垒。
融资后,喜茶的保龄球式扩张
目前新茶饮品牌的市场空间足够大,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资本注入后会要求企业快速发展以抢占更多市场,资本的最终目的是让企业上市然后获取10-30倍回报。
资本催熟品牌的故事,我们在瑞幸身上看过。
虽然现在瑞幸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用短短几年就让人看到了所谓“赶超星巴克”的希望,这样的童话故事即使破灭,但对投资人而言依旧迷人。
好在喜茶相较于主打标化产品——咖啡的瑞幸,其品牌和产品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调性,这一调性既是其品牌文化的外延,更是未来逃脱茶饮市场同质化沉疴的救命稻草。
食品安全问题是任何餐饮品牌之殇。
可以预见的是,暴雷的喜茶,也会和上个月被批的奈雪の茶一样,拿出一纸道歉信,从我们的角度看,这两位现制茶饮的头牌现在都不好过,但是资本市场或许有不同见解。
坊间流行:“网红终将被下一个网红替代。”喜茶从2012年创办至今,已有8年,从网红品牌成长为估值160亿的企业。
从成功中经验,从失败中学教训,我们不妨跳出暴雷事件,从其经营过程中分析喜茶面临的迷局,以及可能的“解题”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市场热度好了,现在的市场流量为王。
上一篇:广西财经学院研究生毕业好就业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