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怎么看待最近山东冒名顶替高考事件?
冒名顶替,山东,都是你怎么看待最近山东冒名顶替高考事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山东高考压力大
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数据出炉:河南近百万考生第1、广东75万第2、四川62万第3、山东第4!
从以上资料来看,从2000年到2018年山东省高考考生报考人数基本上都在全国第四名的位置,那么就本省而言,考生的录取率就较低,竞争是比较激烈的。
二、山东教(书)育(人)系统管理不严
其实,可以说没有哪一个省的jy系统是完全ggjj的,但是山东省的却是较黑(料)暗(理)的。Jy系统在中国历来都是一块肥肉,权力寻租现象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对于农村人而言,信息的闭塞让我们苦不堪言,在2010年之前,通过自己家的电脑获取信息的,我估计应该不会超过5%,那像智能机普及的今天,人手一部机,随时可知天下事。而对于教育系统来说,计算机成熟运用于高考所有场景,从省市一级到区县一级,那也没有几年,而之前基本上都是人工录入相关信息,那么这中间又有多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呢?我国是在2000年左右才放开大学扩招的;所以,基本上就能解释为什么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时间大致集中在2002年至2009年了。
三、冒名顶替的行为较普遍
从曝出的信息来看,大部分被顶替的基本上都是成绩好而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农村)人,而大部分顶替的基本上都是成绩平平而家庭条件较好的(城市)人。部分未被录取的人,又想继续读书或者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那么在人情世故的中国,有部分有能量的父母或者三亲六戚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而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我敢肯定在任何一个地方,它都会像病毒一样,肆无忌惮的到处蔓延,且很难根治。
四、法律成本太低
冒名顶替上学事件的爆发,暴露出一个问题: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代价过低,法律威慑力不足。“狸猫换太子”的事情一旦曝光,相关人员可能会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如果使用了假身份证件、户口本或者其他伪造材料参加录取,就可能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相关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明知存在伪造的身份信息而予以认可,帮助冒名顶替者获得录取,可能构成徇私舞弊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滥用职权造成人民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可能构成渎职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即使这样的最高刑期,也不能弥补他们心中一辈子的痛。毕竟,在中国社会价值观中,这断绝的是一个人,乃至是一个家庭(族)一辈子的希望,破坏的是具有根本性质的社会良好秩序。
而在民事层面,针对侵犯他人姓名权,可提出民事诉讼并主张获得经济赔偿。然而,从个案的情况来看,赔偿额度是比较有限的。而拿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原事件来看,而通过民事诉讼,罗彩霞仅仅获得了 4.5 万元赔偿,而这已经是当时(2010年)姓名侵权的最高赔偿记录。对于被冒名顶替者来说,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并非是通过计算收入差距就可以填平的。
虽然从某种程度来说,有扭曲的权力寻租,必然能找到一个个“不差钱”的“b姥爷”。但我们不得不警惕,这些不受制衡的权利最终会以网络化的形式抱团突破制度底线。我们不指望所有的公权都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我们也不能允许“万夫当关一夫随便开”。教育是公平的,高考是公平的,冒名顶替入学是严重损坏教育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一定要彻查。另外,因为被冒名而失去上大学资格的当事人更加可怜,她们因为别人的错误,改变了人生轨迹,她们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新闻永未结束,真相尚待厘清。
我是环球音乐mv,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转发、点赞、评论,谢谢对我辛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顾历史可以得知,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科举制度。因为这个是从国家层面选拔人才唯一可行,且被全社会认可的较为公平的制度设计。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供需理论来看待高考中各种舞弊现象,有其存在的土壌条件。须要警惕的是,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则规范,为何在落实环节屡屡被走形,被变通,被篡改。
农家女的学籍档案和录取通知书屡屡被有关系,有背景,有部门小权力的子女们冒名顶替,之所以引起众怒,可以说触碰了社会三条底线:
一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是人们对国家高考制度设计的髙度认同;
三是全社会(尤其是底层弱势群体)对公平正义,以及以法治国的心灵呼唤与期盼。
综合上述理由,为遏制此类违法乱纪现象,强烈建议司法机关与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唯此,才是有效震慑犯罪,净化髙考环境,保护遵纪守法考生的根本途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次事件发生后,各方反应不一。作为八零后我深感厌恶和憎恨,还有害怕。所谓厌恶,学生们苦读十几年,付出的汗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耽误了前程,改变了命运,间接的影响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很多被冒名者都已过而立之年,有的生活上还很艰辛,而那些冒名者要么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要么在较好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你说怎么去补偿?所谓憎恨,是憎恨一些违纪的教育工作者,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你们传的什么道!解的什么惑!你们对的起老师这两个字吗!对的起教育工作者这个称谓吗!你们知道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古代,你们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吗?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金钱和地位,你们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这我希望那些违纪的教育工作者主动自首,主动给社会和被冒名者道歉!被冒名的那些学生的家长很多都是劳动人民,他们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一直在呵护和培养着自己的树苗,快要结果时却被你们盗取了,你们理解对于一个老百姓家意味着什么吗?所谓害怕,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考学时这种事情还会不会发生?会不会还有漏网之鱼还在违法乱纪,真心希望国家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严格查处此次事件中那些违法乱纪之人,加强教育体系管理,落实改正考试阅卷和成绩分录中出现的漏洞,对查处的违法乱纪事件给予公示,以儆效尤!政府部门适当给予被冒名者以精神或物质弥补。
上一篇:北京出现传染,是否可能有人“携带”病毒,躲过检查,再人为施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