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战结束后对德国的制裁是否合适?
德国,帝国,协约国一战结束后对德国的制裁是否合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战结束后对德国的制裁是否合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是必然的结果。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百年的工业革命,正在向帝国主义强权时代迈进,各种势力角逐下,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上个世纪普鲁士崛起统一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完胜法兰西第二帝国,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仇恨一直埋藏在骄傲的法兰西民族心中,各个阶层都想报仇雪恨!另外,多年来,俄罗斯帝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方斯拉夫人的居住地区进行扩张;而奥匈帝国也正在向巴尔干西北部拓进,同时担心治下的南部斯拉夫人脱离帝国,所以两大势力开始剑拔弩张,隐隐中的火焰即将爆发。最后,英国由于奉行传统的政策,试图保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但与德国的殖民地扩张发生了严重冲突,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这三对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成为一次大战的主要原因,形成了两大阵营,“同盟国”与“协约国”。
随着塞拉热窝的枪声,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枪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随之爆发。这场战争卷入了大多数欧洲强国,包括日本与中国、美国等也随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这些强国抱团暴揍德国,虽然这些条顿军团的后代们依然保留着祖先的强悍基因,但无奈寡不敌众,尤其礼送回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本想搞垮沙俄帝国,减轻东线压力,全力搞定西线的协约国。没想到,列宁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后虽然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德国得到了土地和赔款,但是十月革命的火花却迅速燃遍了世界,鼓舞了各地早已对帝国主义与资本家深恶痛绝的无产阶级,他们纷纷团结起来,拒绝战争,战壕里出现了宣传苏维埃革命的传单。同盟国开始土崩瓦解,陆续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德国战败投降。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也是世界范围内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杀人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的浩劫。
这场大战是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造成的,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战后的结果导致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摧毁了沙俄帝国、德国第二帝国的封建制度;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历史赐予其最好的机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世界开始了新格局。
同盟国和协约国各方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1870年德皇在此加冕)。法国因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而成为凡尔赛和约主要签约者,出于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凡尔赛和约》共分15部分,440条,主要是惩罚德国的条款。1921年赔偿金额最后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这笔赔款和累积的利息让德国直到92年后即2010年才全部偿清。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被英、法、日、澳、比瓜分。在军事方面,德国从所有侵占的领土撤军,遣返所有协约国的战俘,还交出大量的战争物资,包括5000门大炮、2.5万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以及5000台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150艘潜艇。加上被美国夺去了50余万吨位的船只,德国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了;建立莱茵非军事区,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战败国德国不能生产重机枪。但是其他国家却纷纷仿效德国,研制、发展重机枪。在巴黎谈判期间,作为战败国,德国代表被排除在谈判之外,根本没有辩诉的权利。
事实上,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国内蔓延,德国被迫承认其发动战争并承担所有战胜国的损失(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奥匈帝国发动的战争)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为日后纳粹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开始质疑条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被他们视为叛国者,因为这些所谓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们“在背后捅了德国一刀”。这种论调在德国投降后具有广阔市场,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东线的胜利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但实际上西线德军的春季攻势因给养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评者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于后方的罢工,尤其是犹太人。这种论点在德国国内仍引起了广泛共鸣并被纳粹党所利用。在德国人眼中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
其实,各参战方都不满意,法国认为惩罚太轻;英国甚至认为过分苛刻的条款,这可能导致德国的不满并成为未来的不稳定因素;美国认为条约是欧洲的麻烦所在,而且对德国过于苛刻,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苏联缔造者列宁:“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事实上,二十年后,规模和影响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人类的命运又一次走向悬崖边缘。
额外说两个话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还有一个国家对巴黎和会的决定异常不满。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出现了中国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播,苏俄革命的胜利也引发了后来的中国大革命时代的来临!
关于一战的结束,还有一个原因是“病毒”的爆发,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士兵回国,各国都在散播好消息,而西班牙十分诚实的爆出本国爆发了流感,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于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爆发使兵员短缺,战壕恶略的环境也加速了疫情加重,这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提早结束。
上一篇:去德国留学语言障碍大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