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白帝城托孤中有言,当阿斗扶不起来时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会吗?
刘备,白帝城,蜀国刘备白帝城托孤中有言,当阿斗扶不起来时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会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至此,诸葛亮只能继续效忠于刘禅,别无他想。
再看当时的政治环境,能做到一方雄主的,都占有大义名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面还是给人骂成了奸贼,经过几十年的淡化影响才敢称王。刘备本身有汉王室血统,一直以来打的都是“匡扶汉室正统”的旗子,是最占据大义名头的。如果诸葛亮要取刘禅而代之,能用什么名头?可能刚宣布造反,蜀汉内部就会跳出一大堆人反对!
加上诸葛亮历来是以军师某事的职位示人,虽然谋略过人,能掐会算,但毕竟不是统兵大将,手上几乎没有直接的兵权。蜀汉的大部分文臣武将又都是刘备招揽的,效忠的也是刘备,诸葛亮想取而代之,恐怕真的很难,也没有这种给他造反的土壤!
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这些事情不可能想不到,在这种形势下,又怎会以身犯险,去取而代之?搞不好就是一个名裂身死的一个下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众臣的极力反对,意气用事,一意孤行。于当年的7月就开始大举兴兵,东征伐吴。不曾想在双方的对峙过程中,在夷陵一带被东吴的统帅陆逊抓住破绽,火烧连营,于222年8月战败,结果是全军覆没。侥幸逃脱,惨败而归后。无颜再回到成都去,面对朝中百官,蜀中父老。就驻节在奉节白帝城的永安宫里,在那里休养身体。在痛苦的自责中抑郁成疾,一病不起。223年春,他自知来日无多,迫不得已,召来了坐镇成都后方的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大臣,准备遗嘱,交代后事。史称“白帝城托孤”。
当时,在蜀中名望很高的许靖;深受刘备信任,智计百出的庞统、法正;善于治国的刘巴都先于刘备去世了,黄权也在夷陵之战惨败后,走投无路,投降了魏国。刘备最信任的肱骨之臣,就只剩下诸葛亮和李严了。
诸葛亮和李严从成都赶到白帝城后,刘备把诸葛亮叫到他的病榻前,掏心掏肺地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闻言,大吃一惊,于是痛哭流涕,再次向刘备表明自己的心迹:臣敢竭肱骨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随即叮嘱守候在身旁的太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不久之后,刘备就抑郁而终了。
刘备当时就把话挑明了。如果他的儿子刘禅不行,扶不起来。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成为新的蜀国之主。可以带领蜀国去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也许刘备只是在试探他。但诸葛亮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接受这份“善意大礼”的。因为这与他做人的理想、节操与志向都不相符。
诸葛亮是一个旷世奇才,也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他的人生理想是得遇明主,报效国家,统一天下,结束战乱的局面,恢复经济,拯救黎民百姓,让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可以享受安定的生活。也就是说以天下为己任。静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政治上,权力上,他没有个人的野心,也没有强烈的个人权力欲望。不会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所有的一切努力,最终的政治目的就是为了改朝换代,攫取最高权力。诸葛亮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自我约束,廉洁奉公,都是曹操,司马懿远远比不上的。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个忠臣,一个尽心尽力的辅佐者,而不是一个玩弄权术的野心家。即使是大权在握,他也是严格自律,从来都没有动过要当皇帝的歪念头。
从他的《诫子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秉持的做人理念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他第一次领军出兵北伐时,他向后主刘禅呈上了自己的《出师表》,在《出师表》中,他不厌其烦,事无巨细,谆谆教导,如同是在叮嘱一个不明事理的小学生一般,安排布置的周到细致。可见他的不放心,他的良苦用心。一个丞相,苦心孤诣,做到了这个地步。不但要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整顿军务,还要亲自带兵出征。里外一手抓,文武兼备,军政两手抓。为了辅佐刘禅这位没有出息的皇帝,为了他心中理想的蜀国,为了一统天下,恢复汉室江山,他真是呕心沥血,操碎了心,付出了所有,贡献了自己的一切。才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历史佳话,进入最受人尊崇的历史名人殿堂,受到了后世的顶礼膜拜。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做实事的人。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他的悲哀,也是他的历史悲剧。但是他始终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刘备伐吴失败,全军覆没,蜀国元气大伤,内忧外患,内外交困。是诸葛亮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力挽狂澜,支撑起了蜀国这一片天空,发展农桑,恢复经济,重振军备,平定南方。把一个弱小的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然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选择主动出击,化战略上被动态势为主动态势。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在劣势的情况下,打得强大的魏国都不敢应战了,只能被动防守,已经是创造了以小博大的军事奇迹了。虽然没有能够实现他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雄心壮志,自己也累死在战场上,以悲剧而告终。但仍然不掩其才智和人格光芒。在三国博弈的棋盘上,他为蜀国的苟延残喘赢得了数十年偏居一隅的安定时光。即使他去世了,他仍然为蜀国的后诸葛时代选拔培养了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一批优秀人才。在他之后,蜀国政权还延续了三十多年。
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被后世誉为千古一相,进入了武庙十哲。确实是实至名归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