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备白帝城托孤中有言,当阿斗扶不起来时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会吗?
刘备,白帝城,蜀国刘备白帝城托孤中有言,当阿斗扶不起来时可取而代之,诸葛亮会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当时蜀国的情况,诸葛亮取代刘禅位置的可能性为零。刘备临时前,诸葛亮在蜀国只是负责后勤事宜,并未掌握军权。蜀国的军权实际掌握在中护军李严和汉中太守魏延的手中。这两个人可是刘备一手提拔重用,是刘备集团绝对忠实粉丝,是决不会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再加上刘备又叮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有这三个手握兵权又是刘备的忠实者在维护刘禅,诸葛亮没有一丝取代刘禅的机会。诸葛亮是聪明人,自然能开清形势,不会动取代之心。
5,而刘备说出让诸葛亮取代阿斗这句话很多只注后半句,没有注意前半句。前半句是,君才十倍于曹丕,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刘备说得很清楚,诸葛亮也是明白的,以刘禅的聪慧仁敏,是完全可以辅佐的。而后半句,只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安抚之词罢了,刘备内心也不可能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刘备夷陵之战大败,退守白帝城后一病不起,自知时日无多的刘备从成都把诸葛亮召来,想把刘禅和蜀国托付给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说过这么一段话: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就是诸葛亮才能胜过曹丕十倍,刘禅如果能辅佐则辅佐,不能的话诸葛亮可取而代之。事后看来诸葛亮选择了全力辅佐刘禅,并没有取代他。诸葛亮这么做并不让人觉得意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平日里就喜欢吟诵《梁甫吟》。他从中得到的启示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为士大夫时应该淡泊名利,如此可以避祸亦可以全节;第二是为相时应该为国选才,集思广益;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心境就不是喜欢争权夺利,挟势弄权的人。诸葛亮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这两个人都是辅佐君王最后称霸的名臣良相,诸葛亮以这两个人的成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说明了诸葛亮对最高权位没有兴趣。
二、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一直深受刘备的信任,诸葛亮的才华得到了尽情施展,他自己也觉得深受刘备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一直是希望可以报答刘备这份恩情的,现在刘备进行托孤,这正是诸葛亮认为报答刘备的时候,诸葛亮有的只是继承刘备遗志,去保全蜀国,复兴汉室的理想。
三、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时期,其实国家的事情,都已经是诸葛亮说了算,刘禅也非常信任诸葛亮,乐得做一个甩手掌柜。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虽不是君主,但却有着近似君主的权力,他没有必要为了那个虚名更进一步从而背负万世的骂名。
由此可知,诸葛亮是一心辅佐后主刘禅的,他并没有自立的想法。这主要得益于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养成的良好道德观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其次诸葛亮深受刘备知遇之恩,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辅佐刘禅,完成刘备遗志是报答这份恩情的最好方式。最后诸葛亮已经位极人臣,虽无君主之位却有君主之权,他不需要再为了一个虚位去破坏自己的完美人设。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们来看下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背景。当时刘备为报结拜兄弟关羽之仇,不听属下劝阻,执意带领大军进攻东吴。在夷陵与东吴名将陆逊决战,不料中了人家计谋,被火烧700里连营,使大军损失惨重,一败涂地,只好退守白帝城,刘备也因此病倒,加上他年事已高,自觉时日无多了,于是急招在成都留守的诸葛亮赶来交代身后事。
刘备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雄主,有着很高的识人之明,在知道自己已经回天乏力,即将归去的情况下,只是急召诸葛亮来白帝城见他,而不是自己赶回成都再立遗嘱,这样既把诸葛亮调离了蜀汉的权力中心成都,令他即使在刘备突然归天后,有什么异心,也不能马上发动,威胁蜀汉的根本。
另外,刘备当时已是病重,如果此时舟车劳顿的赶回成都,恐怕到半路就去了,放着诸葛亮在成都监国,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保不齐在刘备死后,会生出什么异心,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
等诸葛亮匆匆赶到白帝城,面见刘备后。刘备先是屏退左右,单独与诸葛亮聊了马谡的问题,说他“不可付以兵权”。然后才唤众人进来,把立好的遗嘱交给诸葛亮,说,“烦请丞相将诏可就付与刘禅,勿以常言也,凡事调教之”。这就说明刘备对他自己儿子的能力有着充分了解,怕死后压不住下面的人,给予了诸葛亮“调教”之权,把诸葛亮绑在刘禅一边。
接着就强撑着站了起来,握住彷徨在侧的诸葛亮的手,说出了流芳百世的话: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成成都之主!诸葛亮听完这话后,汗如雨下,连忙跪倒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这样说,明面上是托孤之言,相当于跟诸葛亮说,我儿子做不好你可以调教,实在是无才无德,你可以取代之,自己称王。诸葛亮,何等聪明人物,怎么会听不出这是刘备的诛心之言?明则托孤,实则是试探警告诸葛亮,看他的反应。如果当时的回答稍有不慎,诸葛亮能不能活着还是个未知数,毕竟作为一个将死之人,为了子嗣后代的权位,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都不算为过。
刘备见诸葛亮回答得情真意切,不似作假,稍放心。随拉着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在诸葛亮面前跪倒,吩咐道“朕亡以后,你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把诸葛亮感动得泪流满面,连连磕头。
这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我都当着大家的面,让三个儿子“以父事你”了,你日后好意思造反?可以说大义占全了,也把诸葛亮的后路堵死了,牢牢的绑在了刘禅身上,日后只能辅佐刘禅,想有二心都比较难施展!
他还跟众官员说“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子嗣以父事之,卿等官僚勿可怠慢,以负朕望耳”。这就是跟他们说,你们要替他好好守住江山,看好诸葛亮,若有异心,要群起而攻之。这帮大臣中就有刘备最信任的老将赵子龙,是当时的蜀汉政权的武将之首,德高望重,也是刘备的死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