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疫情当前,企业倒闭,信用破产,如何突破危局?
企业,疫情,行业疫情当前,企业倒闭,信用破产,如何突破危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疫情当前,企业倒闭,信用破产,如何突破危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势不可挡,对很多企业和个人来说,只能默默承受,尽量减少损失,保守一点可能还能活。要想破局,只能等待时机,先要潜龙在渊,才能飞龙在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自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一次,对得起自己才是真理。我们都有依靠别人的心态,但是当别人靠不住的时候,就只能靠自己了。靠自己的意思是提高自己的眼光,能力,才能等,怀揣着这些工具,到哪里都会出现自己的世界。共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疫情的冲击是具有全球性的。另据人民法院公告网:自疫情爆发以来,至今已有逾1000家企业发布破产公告。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4月29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影响报告》显示:疫情下,全球约2.32亿家批发和零售企业、1.11亿家旅游业企业、5100万家酒店领域企业和4200万家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举步维艰,存在倒闭风险。疫情对全球一体化,包括对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企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因为产业链、供应链就是由跨国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实际上企业层面的倒闭现象,从今年1月份就已经开始,有些国家是从2月甚至3月才开始,因疫情扩散不同,会存在不同的周期。总体来讲,第一季度倒闭相对比较集中。当然,不能说全球形成了企业倒闭潮,因为疫情还没结束,每个国家受到的冲击又不完全一致,比如:中国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复工复产,而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刚刚进入疫情扩散期,走势乐观与否还有待于观察
首先,倒闭企业普遍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与饭店业、旅游业息息相关。因为限制或拒绝人员往来、关闭国门等举措直接影响这些行业,继而对其他行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酒店业、旅馆业、航空业、民宿业、饮食业、娱乐业、会展业等,甚至从产业链角度蔓延至外贸行业、运输业等。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接下来很可能传导到其他行业。
其次,为这些行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集中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唇亡齿寒的道理,不过和欧美正在泛滥的疫情相比,中国的企业相对幸运,因为中国控制疫情举措有力,现在的疫情形势相对较为稳定,企业基本已经进入恢复期。
现在全球的企业破产,虽说各个区域呈现不同的数量和规模,但是一个共同的趋势是:企业破产已经发生或正在增多,疫情冲击的行业已经由服务业开始向其他的行业,如制造业、金融业等延伸。可以看出,全球形成了一个企业已经破产、加速破产或者走向破产的几个不同的层面。
倒闭的原因则各有各的不同,不少企业在疫情之前就存在问题,疫情只是加速了它们倒闭的步伐。当然,疫情下倒闭的企业只是比例的问题,没有疫情,企业倒闭也时常发生。就是说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倒闭或企业开业,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从整个疫情看,虽然我国也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受到冲击乃至一些受到重创,但是也有不错的行业,比如:直播销售、在线视频、视频软件等,不能说它们是“因祸得福”“渔翁得利”,只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后,总有一些行业受到冲击,也总有一些行业或意想不到的行业受到欢迎。
可以看到,疫情下,那些平时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在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和减少人工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企业,这次受到的冲击明显相对较小,有的甚至实现了逆势上扬。
当前还有很多企业面临即将倒闭破产这一危局,它们又该怎么办呢?对此,笪志刚分析道:这里分“他救”和自救。从“他救”角度看,首先,政府要有救助政策,比如:给企业减免租金、社保延迟交、减少税收、提供临时过渡资金等,这是来源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救助。
其次,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比如:之前中小企业贷款很难,现在可以简化手续和条件等。金融机构的支持既有特殊情况下的优惠支持,还要有一些创新多元化的金融手段,不能说除了优惠的贷款就没别招了,如:加大长周期的无利息和无担保融资,注入资金、允许企业债转股等。
最后,还有社会的救助。比如:针对某些企业进行社会捐款,可以允许社会、民间自发成立某些基金来救助中小企业或某些特定行业的一些中小企业,这里还可以摸索“先救助后获益”等新模式。此外,还可以和海外的合作伙伴乃至团体合作互助,不能只盯国内的扶持和社会救济,做企业要有全球化视野,抢占市场需要有国际视野,遇到困难同样需要放眼全球寻找破解之策。
从自救的角度看,第一,先要看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共同体意识。另外企业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通过调整经营战略等办法实现开源节流。救助措施要以既有利于企业渡过难关,又不能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不能为了让企业盘活下去而大量裁员。动辄以解雇多少员工为代价。这样做,第一,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第二,没有承担企业责任;第三,没有长远的人力资源的情怀及战略眼光。中国现在的人力成本在上升,在员工最困难之际你解雇了很多优秀员工,等形势一旦好转,全社会又都在用工荒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自食其果。所以,要尽可能站在多方利益去考量、去抉择。
第二,看本身企业自身的盈利和资金状况,有没有现金流;第三,企业的社会交往能力、贷款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企业没有平常所培育的文化意识和核心竞争力,即使给你钱,撑了一个月,迟早还是摆脱不了倒闭的命运,所以疫情起码给了企业一个检视自身管理、业务模式和应对危机时的创新和存活能力的机会。
上一篇:工作轻松和工资高你选择哪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