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迟到的正义!陈秋媛被冒名顶替上大学,顶替者被解雇,你怎么看?
冒名顶替,冠县,正义迟到的正义!陈秋媛被冒名顶替上大学,顶替者被解雇,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锅子哥观点:迟到的正义,根本就不是正义,而是悲剧!像陈秋媛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仝卓案引发的题外话。
先说句题外话:最近“火热”的仝卓事件,已经被社会热议,高考公平已经是社会上最公平的考试,但是也被一名堂堂的“市人大办公室副秘书长”暗箱操作,最多是一名副县级干部所操控,不仅让我们对考试的公平性更加怀疑,“有权真的就是任性”!
我们想一想,仝卓虽然没有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每年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像仝卓改了自己的履历摇身一变成了应届生,那么因为他考到戏剧学院而另一名被淘汰的学生,和陈秋媛的情况是不是很相近呢?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事件追索
近日,高考“落榜”16年后,山东冠县的陈秋媛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来填补心中落榜的遗憾。然而,在信息填报时她才发现,“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而学信网上的“陈秋媛”,照片栏上是另外一个陌生女孩的头像。
就这样,一段案件浮出了水面,16年前,她被另外一个“陈秋媛”冒名顶替上了大学。
5月22日,接到陈秋媛的举报后,山东理工大学于5月26日组成调查小组,到陈秋媛的家中进行家访,6月3日,山东理工大学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关于对陈秋媛进行学历注销处理的公示》,将按程序注销陈秋媛学信网学历信息。
6月11日,冠县人民政府针对“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调查进展进行通报。顶替者陈某某,系山东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目前已被停职。
冒名顶替者陈某某,生于1986年,有两个身份证号码,其中一套身份信息因“无照片”于2012年8月8日被公安机关注销;另一套身份信息显示,陈某某曾将姓名改为与被顶替者同名,之后顶替他人到山东理工大学就读。
目前,冠县纪委监委已对顶替者陈某某立案审查,并将其涉嫌违法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冠县公安局正组织开展调查。
可以说,随着这个事件的发酵,肇事者肯定是没跑了,有了仝卓案件的先例,一定会顺蔓摸瓜追上去,把所有涉案人员都揪出来,还给社会一个公道。
但是,这真的是公道了吗?16年的人生轨迹,还能换回来吗?
原因分析
有传言说该涉案人员是花2000元买了别人的学籍上冒名上学,但是真是假我们也需要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但原因无怪乎如下几个:
一是顶替者的父母肯定地位非凡。
像仝卓案一样,能让自家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顶替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方面说明陈某某的父母肯定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办事有手段,否则哪些办事的机关部门能够听从一些普通老百姓的话呢?
二是这件事一定存在权力寻租。
一就是高中的校领导,学生冒名顶替,一定是从校领导到具体办事的负责人员全部知情,否则没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种“费劲不讨好”的事情。二就是招生部门,对学生的个人档案和信息不进行审核和复查吗?这么简单的事情就蒙混过关,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到底是后面有人在操控还是工作不细致造成的失误,希望能够给一个说法。
锅子哥观点
即便是取消了陈某某的学籍,开除了陈某某的工作,这也是她咎由自取,像仝卓一样,谁让他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是假的呢?如果不“一撸到底”,怎么能够给他人和社会一个交代?
最值得可怜和同情的是陈秋媛,现在都在说“寒门难出贵子”,不仅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体制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导致的信息不畅。我们不妨来想想向国家申请赔偿的张志超,被羁押了15年,现在虽然宣布无罪释放,但他最重要的15年人生就这样浪费了。
陈秋媛也是这样,如果她能够上大学,谁能想象到现在是什么样子,总之肯定不会是现在做最底层的服务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就这样被别人糟蹋了、作践了,是什么都弥补不回来的。多少金钱、多少赔偿都无法还给一个人宝贵的青春。
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引此为鉴,严肃处理危害教育公平的相关责任人,不能让社会上“最公平”的事也蒙上阴影,让普通人寒了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逝去的青春,是真正的青春。
失去的机会,是实实在在的机会。
一次无缘大学,终身难以圆梦。
迟到的正义,不再是正义,是遗憾,是不公,是不满,是委屈,是人生不能回头的路。
这是张力十足的生活,有人得道升天,有人翻身无望。作弊受益者,本科毕业,现在是国家公务员;被顶替者,只能在成人教育里,一圆大学生的身份梦。
面对这样一起被顶包的大学生案例,我们可以窥见十几年前的混乱,那个时候的三本含金量,相当于现在的二本,那个时候的大专生,毕业了,可以去做工程师,去做设计。
如果不被替换,也许陈双双和陈素秋的生活,就是两个不同的轨道,只是,没有如果,只有纸没能包住火,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落在了我们的眼中,也勾起了我们对于十几年前的回忆。
在陈双双的诉求中,还没有谈到索赔,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能上山东理工大学,实现身份的改变,让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所转机。
这个想法很朴素,但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到于索赔,无论赔多少,又怎能换回那逝去的青春时光和学历学位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很多人都想要进入一些名牌大学,毕竟有了学历之后,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能有一个很大的改善,所以说很多人都在想尽办法的进入大学,但是大学的招生录取也是非常严格的,必须有一定的高考分数才能够进入大学,但是最近却有一部分人通过打通关系,拿着别人的高考分数用别人的名字去上大学,顶替了别人的人生!
上一篇:失眠和睡着的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