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朝的皇帝中,谁最没有存在感?
刘邦,皇帝,太后汉朝的皇帝中,谁最没有存在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刘贺从刚到京城被立为皇太子起,就经常私下买鸡、猪来吃,在孝昭皇帝的灵柩前,刘贺叫人取出乐府的乐器,把昌邑国的乐人引进宫来,击鼓歌唱、吹奏乐器,扮演戏子。等到昭帝灵柩下葬后,刘贺就到前殿去敲打钟磬,击鼓吹奏,载歌载舞。随后又让随从带领昌邑王的从官、马官、官奴等旧部下二百多人进宫,经常与他们在禁宫中玩耍游戏。
霍光的政治工具
刘贺接受皇帝玺印以来的二十七天中,不断派出使者,拿着符节向各地下达诏令,征索物品,共有一千一百二十七起。刘贺荒淫昏乱,失去帝王的礼谊,破坏汉朝的制度,好几位大臣劝谏,反而遭到责备。
朝臣们担心刘贺要危害国家,使天下不安。霍光同群臣一起谒见禀告上官太后,详细陈述昌邑王不能继承皇位的情况。在霍光的谋划下,刘贺手下的二百多名旧部下一并被抓下狱。刘贺被废后,大将军霍光尊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其实刘贺被废除,主要原因是霍光通过废立,达到进一步专权的政治目的。在这场废立风波中,刘贺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道具而已。
封为海昏侯
元康三年(前63年)三月,汉宣帝下诏说:“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他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刘贺当海昏侯期间被汉宣帝监视,其中一次与当地太守聊天时被问到,从前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着不出宫并斩杀大将军,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刘贺说:“是的。错过了机会。”这句话被扬州刺史上报给皇帝,于是汉宣帝诏令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封侯四年后刘贺去世。
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在2011年被发现于南昌市新建区,2015年专家打开刘贺墓,出土1万余件文物,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所以,在汉朝的历史中,我认为刘贺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皇帝了,你们觉得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汉皇帝存在感很弱
东汉皇帝的存在感很弱?告诉你原因
事实上,普通大众不仅仅不了解东汉有哪些皇帝,其他朝代如西汉、西晋这些,有哪些皇帝大众也不怎么了解,大家了解的只要像汉高祖、汉武帝这样名气非常大的皇帝,像西汉前少帝,谁去了解。不过话说回来,东汉皇帝的存在感的确很弱,弱到近两百年的时光就出了一个汉献帝名气大的皇帝,还是沾了三国的光。
首先就是东汉的皇帝太短命。
寿命不长的东汉皇帝没有太多功夫折腾,留下的名声也就比较小。
其次国家权力并不总在皇帝的手中。
从汉和帝时期开始,东汉就陷入了外戚跟宦官轮流执政的死循环。汉和帝幼年时,就是由窦氏外戚专权,汉和帝长大后联合宦官夺权,灭掉了外戚。但汉和帝27岁去世,他的儿子汉殇帝是我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满百日时即位,八个月后夭折。就算汉殇帝没有夭折,掌权的也是邓氏外戚,汉殇帝死后,为了长久掌权,邓太后挑选了13岁的汉安帝即位。汉安帝重复着汉和帝历程,长大、依靠宦官夺权、英年早逝、皇后掌权、挑选幼年皇帝,幼年皇帝再来一轮。
现实原因是相关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稀少。
这是一个死循环,因为东汉末年出名,拍一部火一部,所以大家都拍汉末的,其他时间就少人拍。即便拍了,但收视率不高,影响力就小,后来者就更不会再拍。
大家一谈到西汉的时候,就会想起明哲保身的张良,用兵如神的韩信,英勇无敌的项羽,痞幸十足的刘邦,老谋深算的陈平,糊涂透顶的项伯.......。
这些人被历史上太多的文人,通过各种形式记叙下来,然后在通过人们世代相传,所熟知。所以大家对他们的事迹就了如指掌了。
还有一个就是,西汉这一段历史,正好是史记的撰写的年代,他对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写的比较深入,有趣,探访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也就多了起来。相信很多人是冲着司马迁的文采来观赏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的。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西汉就显得格外的热闹非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献帝,因为他在年幼的时候就被曹操“保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就是汉献帝。
上一篇:一人欠我钱,如今他的子女来我公司上班,扣其工资抵债合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