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60,70后都老了,农村的土地会谁种?
土地,农村,农民当60,70后都老了,农村的土地会谁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低,其它行业做不了,又缺少资源等等,今后他们这些人自然是务农的对象,因为眼前能单干投资少,无风险,还能求得起码的生存条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我所在地区的一点观察和思考,供大家交流。
坐标:浙北杭嘉湖平原,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江南自古繁华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现如今城郊的农村基本已经被开发,农民变市民,除了花园种点小菜供自家吃食,已经算不得种地了。
而偏远的乡村还保留着种地务农的习惯,即便很多村民已经在工厂务工,下班及闲暇之余还会将自家的承包地耕作好。但这批人都年纪偏大,最年轻的也是70后吧。很多人家的地开始荒废。
接下来谁会种地,正在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大概有这么几种:
1. 村里将土地租回,集中打包租给农业大户,搞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如今高大上的种植棚也不少,特色的水产养殖也很多。规模化种植养殖需要土地,但单独与农户租管理成本太高,村集体会在接下来的土地流转中发挥作用。而村中农民,可能会转个方式重新务农。
2. 村镇或更高一级政府开始做美丽乡村项目开发,选择环境优美、有底蕴、村干部有想法肯干事的地区重点开发,引进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轻资产、重智慧的产业,招商引智进人,为整个区域带来人流、物流、资本流,也是地区产业转型的一环。这种情形下,土地会进化成园区或公园,农民逐步转变成为服务业者。
3. 新农人逐步代替老农民,大学生回乡创业,土地重新开始为农业带来生机。生态农业、CSA等开始在一线城市周边乡村发展,很多高学历大学生进入农业领域,为农村发展带来生机。他们提倡无农药、化肥种植,倡导生态理念、有机食品,并通过行动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这也是切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方式,既满足了部分人的田园梦,也能为农民农村带来新的和谐发展。这可能是以家庭农场或农场联合体为主,以精耕细作的方式,以现代物流互联网为平台,需要不断改进发展的形式。
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土地仍然是土地,但已获得新生,农民依然是农民,但能承接历史融入时代蜕变成新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小为走出农村走进城市而努力,如今真正走入城市了,却向往回归乡村,做起了周末农夫。
每一个希望为家乡改变做出努力的人,都可以思考一下,未来的地由谁来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60-70后老了种不了地了,只能承包出去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80的也有在种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一、目前农村的土地现状:
1、除了个别地区实行家庭农场连片经营之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都还是一家一户家庭承包经营。农村人均土地少,平均每口人承包土地在1~1.5亩左右,土地总体收入偏低,经济效益不高,靠天吃饭和季节限制的成分大,农民积极性不高。
2、农民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收入普遍高并且相对稳定,因此农村的现状就是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经商,土地大都是60后、70后甚至50后在家经营,土地转租甚至抛荒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向和趋势
1、土地规模化种植势在必行。一家一户承包经营土地零散,不便于管理和经营,机械和人力重复投入,土地产出率低。而土地规模化种植以后便于管理,便于耕作,便于集约化经营。
2、土地确权后土地流转是最终的方式和手段。实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当土地确权流转以后,农民以承包土地作为股份入股,把经营权分立给种植大户和科技能手连片集中耕种,建立家庭农场耕作模式,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这样就降低了土地的投入成本,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国家、经营大户和农民三双受益,国家农业现代化指日可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有我们的下一代继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