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资金,农业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济和民众生活决定金融,金融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由于农村主要劳动力到城里务工其收入多就近存人城里的银行,农村银行机构存款应该会减少,但农村经济需要的贷款还必须支持。通过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增加存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位,金融产品单一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银行构成“三驾马车”的基本框架,但这三家由于经营目标、服务对象以及规模实力等原因使得目前农村社会化金融服务缺位,信贷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只是开展存、贷、汇等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及贷款的期限、利率、额度等不能满足现代农村对资金的基本需求。
(2)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力度小,发挥作用难
当前,农业保险的规模与农村经济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相称。农业保险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工具,是农村金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一方面,导致“三农”经济收入平稳增长缺乏保障;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较高。缺乏抵押担保物品是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利用部分财政资金引导农村开展抵押担保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动农村信贷抵押担保创新。
(3)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每年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近年来,大量的农村资金从农村金融组织转移到城市,资金大量外流的渠道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运用非农化,逐年减少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使得农民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一) 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尽可能地发展多层次的网点。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适当发展农村互助性金融组织和互助性担保组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 继续推动和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其合作金融功能
积极拓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渠道,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和开发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提高盈利水平。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
(三) 加速推进农业担保和保险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
适当降低担保机构设立门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四)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
制定符合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特点的利率管理政策,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支农贷款要实行优惠利率,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益。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贷款利率,以降低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
(五)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金融组织要执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实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