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语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邀请大家一齐分享理解?
的人,错误,过失论语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邀请大家一齐分享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论语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邀请大家一齐分享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处:
《论语·里仁篇·第七章》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错误,都是基于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考察一个人的错误,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仁爱。”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都是因为从本区域或本类别人的利益出发,没有考虑普天下人民,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仁爱。
感想:
本土优先,单边主义,零和思维,等等都是错误的。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等等都是正确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胸怀天下,小人心系本土,也是这个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知道一个群体的好坏,看该群体中多数人的过失就可以知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说:人的过失,有各种类别。主要因素在于各人的品性不同。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失,便可以知道他的内心仁或者不仁。
给我的生活启示有三点,鄙人的拙见还望仁人志士多多指教。
①我们不是圣贤,不可能不犯过错。有了过错,应该追究自己的动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明白动机,自己反省改进,总比被人家指责、辱骂,要愉快得多。赶快针对自己的缺失,用心改过,才是真正的自爱。
②初次犯过,不必过分紧张。因为既然成为事实,隐瞒、找理由、逃避,都不是办法。最好勇敢地面对事实,想办法补救。并且下定决心,绝不再犯。
③我们不但不可能不犯过失,而且经常会产生新的过错。最好加强自己的警觉性,在说话或者行动之前,先想一想:这样说或者这样做,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是不是又造成一次过失?凡事谨言慎行,便是预防过错发生的最佳策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如果错误不断,过失连连,那他所处的圈子氛围,也不一定有多优秀。如果人犯了过失,那在过失发生的前一个阶段,必定是受身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通过时间的沉淀后最终才会演变为过失。人之初性本善。三人行,择优而学,择不善而改。心若有光,远方自然灿烂;心若暗淡,前路必将凶险。世途纷杂,心性才是心灵最终的归属。也许这就是先贤哲圣所讲的: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论语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社会上下行业千门百类,各有所长各有所恃,只要市道认可互不排斥的,何尚不是民意一隅。
(注:人之过意指~对于自然规律来说,所有的宰杀砍伐开采和制造都是对环境的破坏,人之过也!。但道理是,利与害是相成的,没有宰杀砍伐开采和制造那来的社会上下行业千门百类。社会经济发展必需要扩大市场,其害是牺牲环境,其利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而权行利与害之间的关系,更好是取决于社会上下的民心民意趋向了)
若对本章延仲阅读和理解,以上理解只是其中之一…??
(荐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论语·里仁笫四》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注释:
1,过:作为词汇,经过,超过,胜过。过错,罪过。拜访,探望。过去。次,遍。
古国名,姓。(《古汉语词典》P526)
过,在这里不应作过失解。
而应作过程,作经历,作特点(超过)解。这样才与后面的<党>相对应。正是<党>,影响了人的经历与成長,
个性(过)。过,也是个性,特性。个性,特性,与<党>密切相关。
从前解释,只将过理解为过失,片面。
2,党,古代地方组织,500家为一党。引申为同乡,乡邻。親族为党,父母之党。同伙的人。親近的人。(《古汉语词典》P291页。)
3,仁:人与人相親相爱为仁。仁,爱人。通人。(《古汉语词典》P1314)
仁,两人以上的人际关系为仁。
所以,《论语·里仁笫四》,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读为:
夫子说:人的个性是什么样的,与各人的親友,族群,乡邻有关。观察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才知道人与人相親相爱啊。
上一篇:男生相亲达到什么标准才能被接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