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段历史令你们觉得特有情怀?
中国,英国,鸦片战争有哪段历史令你们觉得特有情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哪段历史令你们觉得特有情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如星空深邃,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总会留下许多让后人感慨、惋惜甚至愤怒的故事。最让我感伤的历史事件是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鸦片战争。通过这次战争,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不进则退”,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叫“弱国无外交”等等许多道理!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主要是英国和中国贸易问题引起的。
进行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急需找一个大市场出口,觊觎中国这块大市场,英国希望中国能开放市场。乾隆帝时,由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乾隆皇帝对世界的发展形势根本不予关心,他认为没必要和英国进行贸易,他认为中国本土什么都不缺。事实上英国工业化生产出口的羊毛、呢绒制品等物资在中国不受待见,而中国的茶叶、瓷器等物资却在包括英国在内欧洲国家中受到欢迎,这就导致了中英两国贸易不平衡,加之两国货币结算不同,英国方面利益受损,因此对中国非常不满。最后竟然向中国贩卖鸦片谋取暴利以此盈利(当然中国的奸商也罪不可恕),中国官、兵、民等各阶层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
鸦片在中国泛滥,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和精神,破坏了社会生产,造成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的萧条和衰落。“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来未有之祸”。中国国内有识之士以及底层民众都对鸦片深恶痛绝。1838年12月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虎门销烟,这次虎门销烟引起了巨大反响,国人称颂,而英国人彻底被激怒。
1840年3月,英国下院以271:262票通过议案决定对华发起战争,5月22日起,英国派遣军舰16艘,武装轮船4艘,运输船27艘,载运地面部队4000人这样一支规模不算大的作战队伍陆续到达广州珠江口岸外。
一边是早已思谋已久的强盗,一边是以为销烟之事已了结的中国,上至道光帝下至普通民众,甚至连林则徐这样的英雄都判断失误,没有想到英军已经端着枪炮准备轰开中国的国门。在珠江口的船只,清廷官员认为只是英国人的鸦片船,而对前往定海封锁海岸的五艘英国军舰,当地军民以为“来售货物”或“风吹误至”,以致于战斗打响了之后,道光帝还认为是“小打小闹”“英夷售烟图利”。于是大清帝国君、臣、民在军事、财政、心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结果是一败涂地,被英军攻入广州、侵占香港,随之在东南沿海战事中也屡屡受挫,最后于1842年7月24日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此后直至覆灭,清廷为了自己的统治权,不断地签订辱国条约,不断地出卖主权,不断地割地赔银,悲哉!曾经自称“天朝”,如今却沦落到被西方列强肆意凌辱的对象!
在这里也有必要说一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烧杀抢掠的强盗行为激起了广东等各地人民的反抗,如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可是统治阶级怎能真心和底层人民合心合力共同反抗侵略者,以后诸如义和团运动等反抗侵略者的斗争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如果君臣一心,军民一心,也许中国近代就不会遭到百余年的凌辱!
1949年4月20日,面对在中国自己主权范围内长江上游曳挑衅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以紫石英号为首四艘英国军舰,伟人一声令下,三野炮兵豪情万丈,打得不可一世的英舰升起了白旗,西方列强的“炮船外交”至此在中华大地上正式覆灭!
国力羸弱,人民在世界上毫无尊严可言,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直至今日还有部分龌龊的西方人仍将我们视为劣等民族,虽然他们从未到过中国。他们以为我们还是1840年的中国,以为我们还是扎着辫子的清人,狭隘的他们是看不到今日中国之欣欣向荣,发展之强劲动力。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中华民族一定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历史5000年,唯有一段历史让我深受感动,读后久久不能自拔。
1951年秋,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回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战争情况,听取毛主席对下一阶段作战方略的指示。
将要向主席告别时,彭德怀突然想起应该给主席说说毛岸英牺牲的事情,便对主席说:“主席,我要向你负荆请罪,我没有照顾好岸英,他……”“岸英怎么了?!” 毛泽东听到吃了一惊。彭德怀顿时愣在原地,心想:岸英牺牲后,自己很快给主席拍了电报,怎么他还不知道?看来是其他人怕主席伤心……
“莫讲罗!” 毛主席打断了彭德怀,起身来到窗前,默默地看着窗外,彭德怀接着说:“主席把岸英交给我,我没有照顾好,对不起主席……” 。
“你莫讲罗,” 过了好久,毛主席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志愿军战士死了成千上万,岸英就是属于牺牲了的成千上万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不能因为是我、党的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事业而牺牲,哪有这样的道理呀!”
彭德怀离开以后,毛主席依然站在窗前,久久望着庭院里一棵棵挺拔的松树。不知过了多久,毛泽东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吟诵了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毛主席此时处于极大的哀痛之中,他眼看窗外,心里想着的是岸英、开慧。
在念完《枯树赋》最后一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之后,毛泽东还自言自语:“开慧,岸英和你一样,是为革命,为人民牺牲的,人民将永远怀念你们……”
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留下了一双袜子、一条毛巾和两件棉衣。毛主席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一般不上心。可他却背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这些衣物都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身边,然后静悄悄地藏了20多年,在20年间他曾多次搬家,但是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都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直到 1990 年,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遗物时才被发现。
读完这段历史,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那时我才明白,他不止是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导师,同时他也是一个父亲!毛主席把毛岸英的衣物珍藏了20年,这该是有多么深沉多么沉重的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