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惩罚甚至是体罚,你是持什么态度呢?
老师,孩子,学生对于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惩罚甚至是体罚,你是持什么态度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教师对学生的惩罚,网络上争论得很多。我从教三十年,也读过许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书籍上关于对学生奖励与惩罚的理论指导与建议。现结合个人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一切原自爱,作为教师,对学生沒有爱心就不可能教好学生,我是农村教师,八十年代中师毕业,师范时我的老师在毕业会上嘱咐我们教好学生唯一法宝就是发自内心的对儿童的热爱。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表现好,学习进步,对学生的表扬(奖励)是由心地对孩子喜欢,满意;对孩子的缺点、错误、调皮的行为施以惩罚(包括严肃的脸色,批评的话语,打小手板…)是真心为了孩子改正缺点错误,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所谓严也是爱。而不是因为自己眼里容不下错误,看不惯坏行为,为了泄愤。
二,正确使用奖与惩,班上好的行为,上进的精神该表扬的要表扬,以树立正向的班风学风,给班级以正面的舆论导向;对不良行为要批评,严重的可施以惩戒。让学生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对违纪的事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小对规矩有敬畏之心。我不赞成学生一直在表扬声中长大,受一点小的惩罚也是对学生抗挫败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要多于批评,班级是这样,学生个人也是这样,哪怕班上调皮学生,他也有优点,闪光点,对调皮学生要恩威并举,批评时要讲道理让他认识到错误。批评后对他改好了(进步)要表扬。
三,慎用惩罚 惩罚有轻重的层次之分,表情眼色是较低的惩罚,口头点名某生、批评次之,往后有站立原座位、警告、喝斥、打小手板、请家长等。对学生惩罚的轻重既与学生年级相结合也与学生犯错轻重相匹配。我教一年级时对学生惩罚常用的就是“老师不喜欢…”“我喜欢…“”讨厌…”因为一年级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喜欢,争当好儿童,如果得不到老师喜欢就会很委屈,佷伤心。我担心那些对一年级学生就施以较重惩罚的老师,到了高年级怎么管学生,搞好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惩罚就像良医对病人下药一样,别头付药就下猛药,产生耐药性后来的药就沒效果了。
惩罚对事不对人,我是指惩罚学生时要让学生明白老师针对的是自己不当的行为,对自己做错的事不满,而不是对我这个人不满,老师还是关心接纳我的。
四,“没有充分的接纳,我们就不可能把限制传达给她”
这是一位日本学者的名言,我教过好几届学生,也惩罚过学生,但我敢肯定没有学生会记恨,因为学生虽小但能感受到我把他真正当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看待。学生也会真心把我当老师看,师生如父子,有几个儿子会记恨小时候挨了父母惩罚的。我们当地有句俗语“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满天飞”虽比喻不贴切,但道理很真。
五,家长对待老师惩罚自己的孩子问题上,其一,家长平时要与老师多交换意见,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和你的想法。这样才能目标相同,愿景相同,方向相同。其二,要充分相信老师,让老师愿意管敢于管,因为现在社会状况是许多老师在”安全、师德,舆论”的压力下不敢管学生。其三,老师对学生体罚较重的事实已经发生,要弄清事实原委,老师出于什么目的,再作决定如何处理这件事。老师也是人不是神,好心有办坏事(如失手,分寸掌握不当)的时候。那种他会主动向你说明并道歉。教师队伍庞大,免不了素质良莠不齐,我也不偏袒同行,真的是老师为了泄愤体罚学生,造成了严重后果,当走法律程序的走法律程序,这是正当维权。也是净化教师队伍的正义之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同时,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我仅仅从我遇到的实际情况所积累的经验来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用的借鉴。
进入主题前,先请大家一定要弄明白“本分”这个词的含义。
1、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属于实际职责的事。
3、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
从给的案例素材来看,最起码这位老师所遇见的孩子起码是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我们从四个个方面来说。
首先,分清学生和老师的本分,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
1、从学生角度来看:按时完成作业是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属于学生的实际职责的事,这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决定的。
2、从老师角度来看:根据教学需求来布置适量的作业,属于老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属于老师的实际职责的事,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决定的。
其次,从态度上来看。
1、学生的态度: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证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大家都清楚学习态度不端正,直接影响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先贤们就说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
2、老师的态度:“教不严,师之惰”,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态度。至少,案例老师能布置作业,能检查作业,这位老师的态度是端正的。
第三:从情感需要来分析。
1、学生的情感需要。
(A)三观正的孩子,很懂得尊师的内涵,就算处在叛逆期,孩子都会在短时间恢复正常状态,孩子会为自己不按时完成作业而自责的。对于这类型的孩子,不主张过多惩罚,点到为止。
(B)三观不正常的孩子,肯定会找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孩子表现出无所谓,次数多了,这样的情绪肯定会让靠近他的人很不舒服,双方自然产生抗衡。对于这类孩子,主张慎用惩罚。
2、家长的情感需要。家长完全放任不管,全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这是极不负责的态度,这是孩子情感需要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家长的言行举止流露出放任和放弃的状态,主张慎用惩罚,甚至可以选择放弃。
3、老师的情感需要。在我从事20多年的阳光心理建树教学中,我的情感需要很简单:就是“尊重”,按时完成作业就是对老师的最基本尊重。
总之,7岁前养正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火烧眉毛了!
正儿正女先正己,育儿育女先育心。
树儿树女先树魂,立儿立女先立德。
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美融老师的《养正教育的十大误区产生的十大恶果》理念视频。
上一篇:居住证办不了宝宝还能上幼儿园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