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元朝对优秀宋文化的破坏有哪些?对中华文化又有哪些贡献呢?
元朝,宋代,元曲元朝对优秀宋文化的破坏有哪些?对中华文化又有哪些贡献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元朝对优秀宋文化的破坏有哪些?对中华文化又有哪些贡献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青花牡丹双凤纹三系梅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朝有两件事物对于后世文化有重要贡献,一是元曲,二是元青花。二者皆为大成者,光耀世界,影响源远流长!
元曲,是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凝汇了文人们的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传承于宋代,主要是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正式的戏曲。元曲像宋词一样,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律,但并不呆板,允许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是音律加唱词,比宋词艳丽高雅不同,往往针砭时弊、嬉笑怒骂,语句顺达婉转、通俗易懂,极接地气,所以无论朝堂还是民间市井都广为流行,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实为一文学之盛景,因此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是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品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梧桐雨》、《汉宫秋》,到今日依然各种戏剧形式在舞台演出,
元杂剧在以往的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将原本是民间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创造为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之一。
(附)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青花即元青花瓷,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由于此时景德镇出现了许多著名瓷器大家,因此元代的青花最为成熟。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富丽雄浑、画风豪放,色彩虽然只有清白二色,却光艳照人,是素瓷向彩瓷转化的里程碑时期。
虽然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但由于缺乏后来景德镇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所以胎质疏松,只能称得上是蓝釉陶器。
元青花瓷与前代,特别是与宋代几大名窑所出瓷器收敛含蓄的风格不同,以明快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约的快感。蒙古人是马上民族,征战四方,豪气干云的无畏气质与艺术原创精神相结合,青花瓷画片的艺术表现此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令后人惊叹和推崇备至。加之元曲的繁荣昌盛,豪放的蒙古人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所以青花瓷的画面都是以以前的历代传统经典故事为蓝本绘制,这些中国故事将随着青花瓷的贸易通路走遍世界,将中国文化传播开来,对于文艺复兴前的欧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青花瓷之所以采用青白两色,据说是受阿拉伯人的影响,因为当时贸易发达,青花瓷作为一种外销瓷主要销往阿拉伯地区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穆斯林喜欢传统的青色;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蒙古人自认为自己的民族图腾是苍狼白鹿,所以青白两色是“国色”。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是中国本地料;另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来自进口料(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获取自中东地区。
在国际市场上,随着近年来对于青花瓷器的追捧,收藏热度不断攀升。尤其是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加佣金后以1568.8万英镑的天价拍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之后,人们对于元青花的关注越来越高,收藏此类瓷器已然成为风尚。
所以说,元代虽然破坏了宋代的很多先进文化,但仍给世界带来了两件无价文化瑰宝~元曲和元青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恰恰蒙古元朝对宋代中原文化并没有什么破坏,蒙古征服时虽然到处打仗,但进行治理方面基本全面继承中原基础制度,比如州府县还是一样,甚至元朝也延续了宋朝冗官繁杂的弊端。
在文化层面,尽管没有定期实行科考取士,但说实话,宋代的科考本身也是相当混乱的,基本年年考试,实际从唐代到五代,原则上是两三年才举行一次,选拔还是比较严格的,人才相对比较突出。恰恰宋代从太宗赵光义登位,为了掩饰夺的皇位的争议,以及后来北伐连连失败,所以刻意转向大把取士来收买天下文人,然后造成后来几乎连年考试,且选拔人才比之前多了几乎十倍,这也才造成宋代官员系统臃肿,甚至还有很多读书人考了以后也没太多出路,因为所谓科考人才太多了。元朝在这种基础上基本放弃了科考,还不能完全说是一次倒退,因为他们用人的方式进行了变化,并不一定就是故意埋没人才,只不过是埋没一些有才华的文人罢了,这中间实际是有区别的。
但是元朝整体上文艺是繁荣的,就是民间北方杂剧,南方传奇都很发达,还有散曲,诗词,统统没有埋没,只是相对成就不如唐宋罢了,但从另一角度,元代文艺大量有其他民族加入,契丹、女真、高丽、回回、党项等等全有优秀的文人,不过反而真正出身蒙古族的文人貌似确实几乎少见,倒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也说明蒙古对文艺繁荣根本不进行控制,是放任他们发展的。
更不用说元朝除了中间开始对白莲教进行控制,民间信仰各种方面都非常自由,元朝是一个相当宽松的时代,根本不是过去印象里的什么民众在水生火热中,当然底层百姓要说过的多滋润并不现实,但即便如唐宋,老百姓也大体一样,没有谁比谁好多少。但泛泛说来,元朝是继承宋代的状态的,文化并没有任何破坏和倒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