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景物描写?
景物,真情实感,自己的如何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景物描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又如何写细致呢?多阅读多积累,向经典作品学习,将阅读迁移到写作中去自然会有收获。
我是“牖月”,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评论、关注哦,谢谢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感谢邀请。
最重要的就是平时多善于观察周围环境,随着四季变化而慢慢地发生改变的瞬间。这个瞬间可能很快,又可能很慢。需要有这种观察的习惯。下面是我的几个观察示例:
某天,窗外下起了梅雨,一念心动。感受到了秋天的树叶都枯萎了,雨水落在上面绵软无力。而六月的梅雨却是在嫩叶上弹跳,雨声蓬勃而朝气。
下雨的日子听雨声,下雪的日子看落雪,运用全身感官,品味当下的瞬间,夏天感受炎热的暑气,冬天感受刺骨的寒风。
就是这种每天感受的点滴积累,才会有真情实感。
春天听莺歌燕舞,夏天听蝉鸣蛙叫,秋天听落木萧萧,冬天听西风烈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写作时,用心去写,用情去写,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里,感染读者,才能和读者共鸣。第二,用情感的目光看景物,发现景物的内在独特的地方,写出景物的情感,这样景物描写就有了感染力,有了阅读的美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描写出真情实感的景物”?写作者需要️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加上沉浸式的生活体验,再加上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能写出“真情”加“实感”的景物。所谓“真情”,就是作者的情感投入;所谓“实景”,就是客观准确的描绘;只有将“真情”融入“实景”之中,达到情景交融时,才能感动到读者。
妙文实例,我们一同欣赏: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册第1页,朝阳:
正月里的一个清冷的黑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东方山后的天上,几片浓云的薄如轻绡的边际,衬上了浅红的霞彩;过了一阵,山峰映红了;又停了一会,火样的圆轮从湛蓝的天海涌出了半边,慢慢地完全显露了它的庞大的金身,通红的火焰照彻了大地;红光又逐渐地化为了纯白的强光。白天开始了。
冯德英《苦菜花》第183页,朝阳:太阳刚从东山露出脸,射出道道的强烈金光,象是在大声地欢笑,藐视那层淡雾的不堪一击。蔚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越发显得它的深邃无边。
郁达夫《秋河》月光:月光洒满了这园庭,远处的树林,顶上载着银色的光华,林里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地压在那里。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色,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被上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受她的践踏。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晨:
破碎的、蓝中透紫的、东方泛红的云在风前飞驰过去。天色越来越亮了。经常生长在乡村路旁的卷曲的草变得显然可见了,依旧含着夜雨;赤杨树下垂挂的枝子也湿的,在风中摇摆,把明净的水滴弹向一边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什么写什么。把真实的阐述出来,把那个道理映射出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景语皆情语也。”所以要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需要对所描写景致投入真情。
泪雨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主人公对流逝青春的叹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乃陶公寄情田园,远离凡俗的淡然与自得。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透过一组意象无非表达作者春夏中的悠然情趣。
还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一幅壮阔的边塞景象,诗人若没有一种胸怀和气度是写不出来这样的豪迈诗歌。
所以,当我们对所关照的自然,投射了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自然也就是有情感的花草树木、风云霜电。如果我们的胸襟够扩大,景色也就是壮阔的“大江东去”,如果我们心中多是女儿情长,自然会离不开“杨柳岸晓风残月”。自然,就是我们,物我合一的时候,不用外求,景色就在心中。
当然,有时我们的人生经历没有那么多,情感没有诗人和作家那么丰富,这个时候怎么办?就要多体验,一个海边都没去的人很难写出大概的澎湃激昂、震怒与温婉,一个没爬过山的人,对于“山登绝顶我为峰”就不会胸怀激荡。
体验丰富者,情感自然细腻,对人情有体察,对风景有分辨,时间长了,虽成不了作家,也必然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才。
所以,把自然当成一个沟通对象去聊,去培养,也和人一样,日久生情的。那时候,写一个老朋友,还难吗?
上一篇:美国最大国旗被雷劈断,华盛顿纪念碑也遭雷击,是不祥之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