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你有满腹才华,你是否愿经得起苏轼的一生磨难成就一世英名?
苏轼,磨难,他的如果你有满腹才华,你是否愿经得起苏轼的一生磨难成就一世英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你有满腹才华,你是否愿经得起苏轼的一生磨难成就一世英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生磨难不是满腹才华造成的。是人,都有磨难。只不过是有才华经过磨难可能会成就一世英名;不学无述的人经过了磨难,也会成就一种不同的人生。其关键在于:你是否经得起磨难?有的人在磨难前却步;有的人在磨难中夭折;有的人在磨难中成长和壮大。
苏东坡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一生,是坎坷崎岖的一生。从他年轻时入京赶考开始,到65岁被赦的返回途中去世的40多年中,正真的京城生活断续相加不过10年,其中还有因“乌台诗案”入狱的百余天。其余的30余年时间里,他服孝4年多,自请外放3次达十余年,被贬谪3次达十余年。
苏东坡是王安石进行变法时最坚决的反对派,正因为如此他深陷宋朝朋党之争的漩涡。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政治的勾心斗角中,吃尽了苦头,还能矢志不移保持淳朴天真之心,还能写出留芳后世的诗篇。
苦难是岁月的磨刀石,苏东坡在磨难中愈发明亮清晰,放射出闪闪光芒,他始终保持快乐和满足,坎坷崎岖的生活反倒让他的作品更带有一种至真至纯的浩然之气,所以千年之后依然受到世人的爱戴。
如果我有苏东坡一样的滿腹才华,我一定会经得起一生的磨难,但我不一定是经受苏轼一样的磨难。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每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以,每个人尽管有相同的履历和相同的文化程度,皆会因不同的际遇而遭受不同的磨难而成就不同的结果。
如果我有满腹才华,我坚信自己能在磨难中前进,倒不是为了一世英名,是为了不浪费我的滿腹才华,为了让自己的才能得已充分的发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做出卓越的贡献,让世界因我而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教授提问。我的答案是不愿意。如果让苏轼来回答,估计苏轼会浅吟低唱自己的七绝《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愿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希望自己的孩子资质平常一些,一辈子无灾无难顺利做官,至于后世留名就无所谓了。
对于苏轼来说,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青年还算顺利,进入官场后,新派当道,旧派的苏轼不得志,过了几年,旧派当道,因为反对旧派的做法,他不得志,最后几年一直处于流放状态,黄州没饭吃,儋州差点死于瘴气,加上自己的爱妻早死,可以想象苏轼的日子比较惨。苏轼信仰佛教,其实有点逃避现实痛苦,寻求精神寄托的意思,要不然撑不住啊。
至于后世留名,苏轼靠的是文学作品和豁达快乐的精神,这些作品和精神都是苦难的附属品,但是苏轼无法享受了。
比起苏轼,我还是希望做个平常人,即使满腹才华,但不合时宜,又能怎样呢。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何必非要一生痛苦,只留身后虚名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瓶不动半瓶摇,鄙人豈敢有那个梦想!能活出自我来那就相当不错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我们先来看苏轼人生中的一些节点。
1056年,科举考试榜眼。同年母亲病逝,守孝三年。
1061年,任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
1065年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1066年-1069年为父亲守孝。
1069年回到汴梁,继续任判登闻鼓院。
1071年贬为杭州通判,相当于副市长。
1074年任密州知州。
1077年徐州知州。
1079年湖州知州。这年因为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差点被杀,后来当黄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相当于一个州的军分区副司令,正职由知州兼任。
1084年,汝州知州。1085年蓬莱知州,并回到朝廷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1089年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1091年短暂回到汴梁,后被贬到颍州、扬州、定州任知州。
1094年任宁远军节度副使,工作地点在惠州。
1097年贬到海南任儋州知州。后来曾短暂任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于1101年被召回朝廷的途中去世。
他最低谷的遭遇是被关进监狱103天,差点被杀了。但是这个差点事实上差很多,因为赵匡胤定了一条不杀士大夫的法律,不管是宋神宗还是新党其他大臣,都不敢公然违抗这条法律。所以苏轼被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除了这一次被关进监狱之外,苏轼考上科举之后,最高官是翰林学士,最低官是团练副使。如果有我们老百姓的目光来看他,这算是磨难吗?他一生衣食无忧,仅仅是当官当得不惬意。他有自己的政治观点,而且非常坚持,他的起起落落都是为此付出的代价。这是他的优良品质,但并不是说他就一定是对的。他的所谓磨难,不过是没有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后世都称他为诗人、文学家,没有称他为政治家。
按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王安石的变法肯定是进步的,司马光苏轼这些人的保守肯定是错误的。他的满腹才华只是在文学方面,而不是在政治方面。他的文学才华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具有3000多首。这已经足够了。
所以我的回答是:我愿意象苏轼一样经受磨炼,成就一生英名。提问的朋友能否帮帮忙呢?
上一篇:在深圳如何安排自己每天时间才能飞速成长?月入过两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