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门四学士”除了黄庭坚和秦观还有谁?他们的文学成就怎么样?
黄庭坚,苏轼,他的“苏门四学士”除了黄庭坚和秦观还有谁?他们的文学成就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观重视农业生产技术,著有《蚕书》,主要总结宋代以前兖州地区的养蚕和缫丝的经验,尤其是对缫丝工艺技术和缫车的结构型制进行了论述,全书分种变,时食,制居,化治,钱眼等10个部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学士”。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元丰二年(1079)进士,曾任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苏门四学士”之一。
晁补之工书画,善诗词,能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风格近柳宗元,语言凝练诗,流畅。诗学陶渊明、韩愈、欧阳修,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近东坡,题材广泛,除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有的篇章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东皋寓居》、《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以乐府诗见长,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诗人陈师道谓其“今代王摩诘”。
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张耒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安徽亳州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曾历官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起居舍人、太常少卿等。“苏门四学士”之一。
张耒的诗学自白居易、张籍一派,以平易浅显的语言反映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现实。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特为关切百姓劳苦,如《劳歌》用对比手法描绘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输麦行》描写农家打场交租的情形,在《籴官粟有感》和《和晁应之悯农》中,一再发出“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和“力田竞岁犹无获”的深沉叹息。
在政治上追随苏轼,在实践上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军事上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其《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出一股勃勃爱国主义情怀,读来令人振不已。
著有作品《柯山集》、《宛邱词》等。
本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打扰,请告删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有晁补之、张耒。
晁补之,主要作品有《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惜春短,恨春逝,叹人生苦短。劝人爱惜生命,珍惜时光。
张耒,代表作有《少年遊》《风流子》。巜少年遊》写闺情离别,“浓得化不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门四学士”除黄庭坚和秦观还有谁?他们的文学成就怎么样?
在了解“苏门四学士”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东坡。他们都是令人仰慕的文坛大家,因此必须尊循亊实,文字也必须严谨不得随意!
苏东坡,北宋大文豪。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北宋第一流大作家,为当时文坛领袖。他十分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当时的文学新人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无咎等,就得到苏轼的热情鼓励和培养,史称“苏门四学士”!他多方面的文艺成就,特别是他执中持平、刚正不阿的为人秉性一直为后人所钦仰!
由上述可知“苏门四学士”除黄庭坚、秦观还有晁无咎和张耒!虽然他们两位沒有黄和秦那样出名,但其文艺成就甚教后人仰慕!
晁补之(晁无咎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元丰二年(1079)中进士,尔后历任澶州司户参军、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扬州通判,秘书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职。他士途虽有贬滴,但还算享通。
晁补之工书画,善诗词,能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他的散文语言凝练流畅,有柳宗元之风;他的诗风与张耒接近,以乐府诗见长,且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诗作骨力道劲,辞格俊逸。有陶渊明、韩愈、欧阳修作品的影子;他的词追步苏词。多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也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有的词章如《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摸鱼儿·东皋寓居》气势慷慨,意如游龙,笔争辛弃疾词而被人效仿;有的词时有健句豪语,如《满江红·次韵吊汶阳李诚之待制》中的“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弦索”气象雄俊,但少了东坡词的豪爽奔放。
晁补之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地位,不魁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是宋神宗熙宁(1073)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
张耒政治上追随苏轼,实践上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军事上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其《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处处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读来令人振奋。
张耒十三岁能为文,十七作《函关赋》,已传人口。他出仕之初,其《怀知赋》已慨叹“予生之多艰”。他诗学‘白居易、张籍。如《劳歌》用对比手法描绘城市贫民的悲惨生活;《输麦行》描写农家打场交租的情形;在《籴官粟有感》和《和晁应之悯农》中,一再发出“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力田竞岁犹无获”的深沉叹息。《有感》讽刺虐害人民的官吏。《感春》也写农民丰年的欢乐。
总之,张耒的诗以平易舒坦,不尚雕琢的语言反映民生疾苦;他对底层社会体察甚深,而特为关切百姓劳苦,用手中的文笔针砭社会现实。他的诗受到了晁补之、杨万里的赞扬,其诗在“”苏门四士”中,“要在秦、晁以上”。
上一篇:新鲜花椒用酱油泡驱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