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如何更好的去了解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中国,艺术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如何更好的去了解中华民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7次以上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 。”
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乃中国做为国家共同体的一个国族概念,由于现代中国自晚清迄今的历史及政体更变,此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及争论,如孙中山革命时,关于满洲人是否为要驱逐的外族,还是五族共和之一的民族。“中华民族”一词的演进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来国族与民族主义的相关争议。“中华民族”其内涵是否为汉族还是指指国族,成为对汉本位、大汉族中心的主要疑虑。
因此,此词不同于“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等于有外显的种族及文化的象征,而是有外显政治象征,如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反映了做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
在清朝之前,虽然有华夷之分的观念,虽然没有“中华民族”的词语的存在,但此时的华即后来的中华民族,夷即中国清皇朝的藩属国等。有待解决的问题:可是,“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的语言里是不能翻译的,只能依靠汉语使之存在。比如,藏语里的中国人是rgya mi,指的是汉族。藏语是没有中华一词的。同时维吾尔语的“中华民族”是jungxua milletliri,只是汉语的音译。蒙古语的中华民族是doomd in wended ten(族民华中)也仅仅是音译,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意义。
“中华民族”一词,乃由近代的梁启超首先提出。其意原只包括汉族,之后包括汉、满、蒙、回、藏等大小族。
1912年,孙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说”:“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孙中山在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后,主张重提民族主义并扬弃五族的说法:“有人说,清室推翻以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现在说五族共和,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个中华民族。……并且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
中华民族根本就不会被任何文化所同化,我们一定会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现在的我们很难考证,盛唐文化有多少是原创的,你还真不好考证当年世界的中心,有多少东西是吸纳了许多文化的精华做了拷贝之后流传开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一 以传统音乐为例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灵魂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发展继承与传统文化根基思 想相融合,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善统 一的理论体系。我们借鉴传统文化理念,结合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将传统音乐艺术与人文精神加以融合,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传统理念对于当今艺术领域的借鉴意义。
纵观古今中外,文化一直以最特殊的方式 影响着艺术。它为艺术提供崭新的创造理 念,直接的为艺术规定着不同时代的发展 方向。中国传统艺术是由无数前人创造的优秀文化。所以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涉及的“修、齐、治、平”,“天人合一”“中正平和”等观点,已经为后来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合的结果。
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才会产生丰富绚丽的传统音乐艺术,反过来讲,传统艺术中体现的正是传统思想的精髓 。
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中华民族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艺术的源起与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随着历史 的不断发展,传统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创作形式与技巧等方面也相对成熟 ,随之形成了特有的审美理念和特征。概括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
1,气韵之美
我们大家都知道,无论是音乐,瑜伽,还是书法 ,都讲究气息的变化。 正如人本身一样,呼吸成为维持体能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与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欣赏一幅中国字画,首先要看运笔是否顺畅,而运笔是否顺畅恰好是气息处理运用的体现。弹琴也是一样的道理。 《溪山琴况》中指出,“篇中有度,句中有候,字中有肯”,也强调了弹琴应该注意的气息节度,轻重起伏,发展变化的规定。“要之神闲气静,霭然醉心; 太和鼓鬯,心手自如,未可一二而为言也。” 这句话指出演奏时既要做到整个身体完全放松而必须对气息进行控制处理 ,使外在肢体与内在情感融为一体,身心处于最佳的演奏状态。
2,平和之美
儒家学派提出“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平和之美”的重要体现。“中国传统艺术 的精髓就是追求那种 “淡泊 明志 ,宁静 致远”的人生境界 ,崇尚以平 和、谦虚的心态去热爱生活 ,以高远的志向去发展生命,它是对当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现象的有力抨击,正是我们现代人所应该去学习和追求的 。” 传 统音乐崇尚高雅 、空灵的旋律 ,追求宁静 致远的人生境界,古琴成为最具代表性的 乐器 ,传统琴道 、琴学也由此而来。弹琴中讲究专注 ,要求演奏者心无杂念 ,在自身生命与琴之间找到共鸣,继而产生陶冶自我、感化他人的会心之音; 传统绘画和书 法,历来注重对生命的关照,追求作品与人自身生命的和谐 。譬如在山水画中,大多绘画者总将自己融入那种恬静 、优美的意境 ,表现自己对自然的喜爱 ,对生活的虔诚态度。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传统音乐与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及其哲学背景是分不开的。上古时期,人们以自然“六气”(指阴、阳、 风 、雨 、晦、明,主要是阴阳)与“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以土为主 )解释音乐; 先秦时期儒家提倡音乐“尽善尽美 ” ,“乐而不淫 ,哀 而不伤 ” 的审美准则,并且高度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和对于人们的教化作用,推崇雅乐,禁绝靡靡之音 ; 佛教音乐在魏晋时期出现过兴盛,当时的统治者利用民间音乐与佛教音乐的有机融合进行思想统治,这一阶段也 就成为我国宗教音乐的初始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各大思想家提出音乐美学理论与其提倡的哲学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目前我国人民对于传统艺术的重新思考和重视,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深刻内涵已经证实了传统艺术的重要性 、科学性 。儿童艺术教育的普及,媒体艺术节目的增多⋯⋯在丰富了文化艺术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精神文明质量,对传统艺术的弘扬和推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也出现很多媒体病态的导向问题。大概是受西方康德理性思维的影响,我们已经很少关乎生命的本真和情感的表现了,而更热衷于信仰单一的、可知的学问。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是用西方洋人的解释模式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释。这肯定是有很大弊端的,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长此以往也是不被实践所认证的。因此,追求本真的弹 琴、听琴、学琴状态,是我们当代琴学所应当追求的和提倡的; 寻求适合国人自己的方法论 ,也是应该受到重视和推广的。
上一篇:香港恢复6月入境转机细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