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撤回对某人的精神依赖?
自己的,你的,精神如何撤回对某人的精神依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精神分析对此讲了很多,力比多的灌注和转移、哀悼与丧失,通俗讲其实不过还是“时间和新欢”。
这里的新欢不一定是一个新的恋人,也就是说,你把精力花在一个人身上太久了,当你想要不再依赖他的时候,你需要把精力转移到其他的人或物或事上面。找到一个新的兴趣,或读书,或旅行,哪怕是打游戏,都对你撤回精神依赖会有帮助。
而你为什么会对他产生精神依赖,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否则面对下一个人的时候,仍然容易陷入进去。通常来讲,我们大多会寻找在幼年时没有得到的依恋、爱和肯定,这个人给了你需要的这些东西,你自然而然会对他产生依赖,然而我们现在不是小孩子了,很多东西可以自己给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间空间,心理暗示,转移视线,培养爱好,专注工作,专注学习,这些都是戒掉所谓依赖的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头条邀请,我尝试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从幼年说起,这样你会更容易理解:
0-3岁的孩子,最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处理好与抚养者的分离。当一个婴儿经过反复地无数次地与母亲分离又重见的过程后,ta可能会有幸在记忆深处建立一个稳定的人的形象。此时,ta拥有了安全感,能够忍受母亲离开时的焦虑,因为ta已经有了确信:母亲只是离开,并不是死去或不要我了;我能够活下来,因为我内心里已经有了好母亲。
因为这个阶段的创伤,有些人无法拥有安全感。这些人在没有亲密关系时,也能通过工作或娱乐让自己心里平衡,一旦涉入亲密关系,记忆深处存留的分离恐惧被活化了。
正如这些依赖型人群所表现出来的:什么事情都想跟他汇报,希望每分每秒都在一起,如果不在一起,就希望一直qq或者微信聊天.....似乎在她们的潜意识里,一旦他从你眼前消失,他就永远不在了。那种强迫性检查看起来是防御这种可能性的方式。
要反复确认对方在不在,这种过度强烈的表现又会让我们去猜测:她们会不会有一种摧毁对方的愿望?这似乎有点玄,那么害怕分离,还会去摧毁对方?但是,爱的反复受挫(不回应,不在身边,不接电话),定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憎恨。
虽然这种憎恨一般不至于付诸于行动,但那种愿望又是强烈的存在着的。所以每当妈妈不回家,不接电话时,孩子便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他们潜意识里担心这种摧毁愿望成为了现实。正是因为潜意识里有一种强烈的摧毁对方的愿望,这些人会非常容易内疚,表现在外面的,可能是小心翼翼或过分谦卑。
这种情况情况怎么改变?确实不容易改变。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说,一般要做一年以上的心理咨询,效果才会慢慢显现。在咨询中那种分离的焦虑会再一次活化(表现为对咨询师的移情),但这种活化现在却有了处理的机会。
通过咨询师同理性的理解,对负面情感的容纳和诠释,那些恐惧的、散乱的心理成分逐渐地变得凝聚。当咨询师在来访者负性移情中一次又一次地“存活”下来之后,咨询师会作为一个稳定的对象被来访者慢慢的内化。此时,内在的心理结构形成了,忍受焦虑的能力增强了,来访者的内疚感也减弱了。
所谓的成熟过早,是一种伪成熟,精神分析里叫做“补偿性结构”,是心理有缺陷的人的一种适应方式。它们是一些防御性的手段,并非是稳定而凝聚的心理结构,是为了适应创伤性的分离而发展出来的碎片式的心理组织。当真正稳定而凝聚的心理结构建立起来之后,那些防御性的成分也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到你自己:
把注意力和爱灌注于自己的身心;
随时用“场独立”意识提醒自己;
关注自我,爱护自我,不要过分在意那个给别人看的“超我”,也就是从社会认同层面提升到自我实现层面。
生命需求层次提升了,就不会再依赖他人,因为你会发现:最可靠的人,是你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是需要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生有三个支撑点,一是理想,理想分近期,中期,远期理想,近期聚聚,中期买个车,远期存足养老金等等,理想是可以达到的生活目标,不是狂想妄想。
二是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是英雄主义?尼采哲学?是某个宗教信仰?是泛神论者等等
三是爱情,对所有人的感情,尤其是对配偶的感情。
上述三者可以随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实际就是扬弃,就是抛弃旧的换来新的,继承旧的中优秀部分,迎来新的过程,就是革命革新。也是可以撤回某种精神依赖,迎接新的精神寄托。
上一篇:分手后,男友哭着挽留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