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印度被称是受伤的文明?
印度,种姓,印度教为何印度被称是受伤的文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印度被称是受伤的文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处《印度:受伤的文明》,这本书是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二部,也是奈保尔写的最为尖锐、悲观的一本书。
奈保尔第二次进入印度,正值甘地夫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高潮,印度的现代工业发展已达到一定程度。奈保尔具有印度血统,但是他的视角却是西方的、现代性的。他对印度当时的问题,过去的问题,甚至未来的问题,都以自己极为敏锐的眼光,看的透彻。
印度的贫穷问题,是自印度被英国统治以前就已存在,英统治下的印度乡村,并不是田园的诗意的。印度独立斗争,英国撤走,印度陷入了另一轮更加贫穷之中。印度的穷是世界周知的。而作者却发现,印度不以这种“穷”为耻,为落后,反而以这“穷”沾沾自喜,“穷人几乎是时髦的身份。”政治家利用“穷”来说事,来博取关注;技术者利用“穷”来获得名誉,牛车是“穷”的象征,所以他们要改造牛车。而可笑的是,扬言要改造牛车,改造种植技术和条件的人,是一群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是一群学习建筑技术的人。杀鸡用牛刀也不过如此!
“印度是贫穷的:这个事实直到最近才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的堵塞、产业工人的政治主张而开始被印度人注意。”如果你在孟买的街头,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据说连站住脚的地方都没有,人流会推着你走向前。在孟买的平民公寓,也挤满了人。乡村的穷人,拖家带口来到城市,在城市扎根成另一个乡村,一个更拥挤、条件更差的贫民窟。伴随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对穷人进行的政治“革命”,但是那些政客,有多少是为了老百姓的,有多少是为了自身利益的,估计也大家也心知肚明。
如果你在印度的乡下,你会发现,印度是贫穷的,更是野蛮的、残酷的。你会发现,大地主和政治家操弄着社会机制,在来访者面前把农村粉饰的一派美好的样子,实际上充满着多大的勾当是无法想象的。在那里,只有富人才有一口井,有一个厕所,大部分人只能在旷野里解手。穷人会一辈子都是穷人,他们甚至愿意依附于这些地主豪绅,有钱人借给他们钱,他们可以风格地把女儿嫁掉,他要一辈子都欠着地主家,通过无止境的劳作来偿还。他们对此好像已经麻木了,感觉不到贫穷是从何而来,生活又会走到哪里。作者毫不讳言地说:印度式贫穷比任何机器都更非人化。他们被“教义”,狠狠地束缚在逆来顺受中,“摆脱束缚反而是导致迷失的冒险。” 这不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奴性”?难以理解这些要被控制的人,像蚍蜉寄生于天地,到点了就死去,债务传给代代往下传,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古印度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之一,却在二十世纪的历史涡旋中,混成那样,着实令人惊叹。中国文明也曾遭遇无数的劫难。似乎是“文明”,都要经历历史的考验,有的湮灭了,有的历经淘沙留存了下来。我们对着复原的文明模样唏嘘不已,却从不想,失去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没错,是人。
奈保尔悲观地指出:“印度似乎总是这样:奇迹、历史、智慧之死以及灵性消解着创造了它们的文明,印度吞噬着自身。”古印度留存下来的艺术成了二流的、模仿的、不安的。印度被征服的太久了,先前是欧洲,后来是英国,印度的智识已经被侵蚀,寄生于其他的文明了,单是那带着浓厚印度口音的英语,就足以见证。尽管如今的印度舞蹈、音乐和电影,看上去恢复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但是印度依然是不完整的,印度的创造性已经死了。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可怕的,是停滞不前的,只能被落在世界发展历史的背后。遗留给人民的,只有水深火热的、没有盼头的生活。
是了,在印度,很多人是当不成“人”的。奈保尔的确够狠,对自己的国家爱之深,责之切。他说:古印度有其特殊的残酷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人。这种残酷性的文明,依然深刻影响着如今的印度。印度的文明本就“有伤”,在外忧内患之下,“伤”更重了。
“尽你应尽之责,无论有多卑微。不要理会其他人的责任,无论有多伟大。在自己的职责中死,这是生;在他人的职责中活,这才是死。”《薄伽梵歌》中如是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提问~
为何印度被称为受伤的文明?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论题。我想我们作为中国人,关注这个话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人口世界第二的大国的印度,与我国接壤,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远亲不如近邻,最为具有数千年乡土文化的中国,与邻友善是历史和文化传统。只有了解才能走近。只有走近,才能亲近。否则可能如两只刺猬,走的越近,彼此伤害越深。
当西方学者感喟印度是被受伤的文明,这一重锤不也深深砸在我们最柔软的痛处。当前世界大国,与中国相似处最多的可能就是印度了。
两个国家都是文明古国,数千年来都创造了灿烂的文的文化。
两个国家的文明观都是极具本土要素的特征,价值观截然不同与西方的基督—科学文明体系。
两个国家历史上都多次受到异族的严重侵袭和统治,主体文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异化。两个国家在现代化转型中都是被动者,或全部或部分被西方国家殖民。
两个国家都被贴上“东方学”主义的研究标签,在国际社会的发展中,两个国家一定程度上仍被主导国际秩序的西方国家验证某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品。
所以,与其说印度是文化受伤的文明,我国何尝不是。从道统天下,天朝王国,到被西方列强四分五裂。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进而“全盘西化”,乃至民族虚无主义,世界大国中,文化受伤最重的可能惟有中国了。中国当前的人文学科,所有的范式无不来自西方,我们用西方的价值观、研究模式、思维导向性判断、推导着我们的逻辑生存方式。
因此,研究分析印度千年以来的文化发展脉络,不仅必须、而且必要。我们对我们的邻居的如此陌生,以致在我们的近代世界史的构造图中,印度被放置于不显眼的角落里。在我们的天平上,对韩国关注的分量可能已经超过印度了。或许印度是能照见我们整个历史的唯一镜子,我们应该搬出显微镜,细致观察、考察我们的南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