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寒食,东风,寒食节“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韩翃七言绝句《寒食》中的一句。原诗~春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暮春的京城,落花漫天飞舞,寒食时节,宫柳随风飘舞,黄昏时分,汉宫赐蜡烛,袅袅轻烟,飘散在五侯家。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唐肃宗丶代宗以来宦官擅权,把持朝政,政治日益腐败,有似汉末之世态。诗人对此深为忧愤,借寒食节赐烛的故事,给予嘲讽。全诗含蓄委婉,构思精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寒食东风御柳斜”一句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段以诗命官的千古佳话:
当时唐德宗初登大宝,朝中缺一位知制诰(即为皇帝起草文书诏令之官员),德宗命中书省推荐合适人选,中书省先后推荐两人德宗都不满意,待再要推荐时,德宗大笔一挥:“与韩翃!”
当时朝中有两个韩翃,另一人时任江淮刺史,大臣们不知皇上看中的是那个韩翃,德宗随即在奏折上写下一首七绝: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末尾作朱红御批:于此韩翃。
德宗信手拈来一字不差,足见他对此诗的喜爱,亦可见当时这首《寒食》流传之广。
因此不论“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一句还是整首诗,其重点都在“寒食”上。
寒食是我国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而设。在这一天全国禁烟火,只能吃现成的食物,故称为寒食。
寒食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之后不久又是清明,因而逐渐的这一天便成了人们踏青赏春的日子。韩翃的这首诗便是描写了寒食当日长安城满城飞花、御园中柳条随风轻舞的春日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明面上写的是汉朝之事,实则是借古讽今。“五侯”指的是东汉后期帮助汉恒帝剪除大奸臣梁冀的五个宦官,这五人因有大功于汉恒帝,一日之内同被封侯,当时人称“五侯”。
寒食的时候民间禁烟火,汉恒帝为表示对“五侯”的专宠,特命宫中点起蜡烛传入他们府中,以显示他们与众不同的尊崇地位。
可惜的是这五个宦官很快便持宠而娇,几乎成了另五个梁冀。
唐朝时这个习惯也保留了下来,皇帝也会在寒食日暮时分命人钻取新火点燃蜡烛赐给心腹亲信,以示恩宠。当时正是安史之乱以后,朝廷中宦官专权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些轻烟不少都散入了嚣张跋扈的宦官家中。因此后两句诗其实极具讽刺意味,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但是德宗当时可能只看到诗句中描写的长安春色满城、宫中太平祥和的盛世景象,并没有体会到诗人的真正良苦用心,因而德宗虽然任用了韩翃,但却依旧对宦官宠信有加,导致宦官权势越来越大,以致于后来自己的子孙中数人都是死于宦官之手。
纵观全诗,通篇都是以“寒食”为中心展开,既描写了寒食长安城的春日景象及宫中旧俗,又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朝局的隐忧,因而此句重点在于“寒食”应该没有太大异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园春色宫墙柳”。故下文有春满人间,化及万物之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寒食》,这句的重点在寒食二字上,《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在全诗中尤为重要为七言绝句的登峰之作: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唐朝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韩?写的这首《寒食》。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