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游记》的结局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西游记,唐僧,悟空《西游记》的结局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游记》中五花八门的变化神通,都可以从佛教修炼的神通中找到对应的说法。《西游记》中被夸张与神化的高能本领,都是佛教修炼中的神秘功能。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吴承恩在这样一个战胜千难万险的曲折故事下面,隐藏着其自觉设置的修炼的象征。作者的整个叙述过程也到处表现出了他对佛家修炼的知识和见地,表现出他的许多专业性经验和领悟,其象征的含义对读者有着内在的深刻影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种暗示。
在故事的结局中,悟空修炼成佛,显然他成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万事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说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就电视剧及西游记本身、各位角色的结果来看都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对于结果的后续又是一个不完美的预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如来方面是绝对的成功。
唐僧四人一路兴佛灭道,灭车迟,恢复灭法国等等等等,总之一路上所到之处无一不信奉佛法。
对于天庭方面,一直设下路障干扰取经结果却无一所获,唯一收获是如来法宝金砂丹不知所宗。
而唐僧四人只是被利用的棋子而已,孙悟空被封心界,凌云渡唐僧身死也并未为大唐传颂佛经,八戒打扫剩饭,沙僧只是个打杂的罗汉,白龙马被定在柱子上守门。
人们一定会觉得唐僧四人毕竟成佛,也算是修得了正果。
但我们仔细想想,哪一个不是被逼无奈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功了,传播经文成为潮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反正不是喜剧哪肯定是悲剧喽。
师徒4人,耗时17年,只取回了1/3的经,这个结局应该痛哭一场呀。西天取经的结果是败局。
取经前,如来的本意是: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取经之后,从唐初到唐末,佛教发展一波三折,甚至出现“灭佛”现象。当然,这不是佛的难,是人的难,是人自己“作”的后果。可以说,贪淫乐祸,多杀多争的情况,在今天改变了多少呢?
如李卓吾所言:“今大藏真经,俨然在也,何反从凶场中起干戈,恶海内猛翻波浪,何耶?真可为之痛哭流涕矣!”
三藏是取完,也翻译了。结果是佛者痛心,修者落泪的结局。
师徒四人的结局,两个佛,一个使者,一个罗汉。算是正果嘛,可能算。但是一路走来,两个所谓有佛果位之人。去不掉执著的心,留下的大漏很多很多。
如来原本答应给天、地、鬼三藏共35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经。结果只给了1/3,那未给的2/3经,说不定是因为师徒四人取经成绩得分不高呢。
码字不易,记得点赞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可以将孙悟空取经的过程,看成佛教修炼的过程。
在这个修炼过程中,所谓佛,正是佛教意义上的佛。所谓魔,正是佛教修炼中所讲到的魔境,是一个人必须战胜的幻相。这个幻相无论来自于客观世界的刺激,还是直接产生于内心,都是修炼者必须战胜的干扰。
书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马,都在比喻一个修炼者。唐僧象征修炼者的本心;孙悟空象征元神;猪八戒象征欲望;沙和尚象征躯体。战胜一个个妖魔的过程,就是在修炼中战胜各种魔相、魔境的过程。
到西天取来的经书,有“无字经”和“有字经”两种。“无字经”不过隐喻着禅宗所说的“佛祖西来无一字”,体现着禅宗所说的“言语道断”。所谓“有字经”,又是各种各样可以诵读的佛经。
《西游记》中五花八门的变化神通,都可以从佛教修炼的神通中找到对应的说法。《西游记》中被夸张与神化的高能本领,都是佛教修炼中的神秘功能。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吴承恩在这样一个战胜千难万险的曲折故事下面,隐藏着其自觉设置的修炼的象征。作者的整个叙述过程也到处表现出了他对佛家修炼的知识和见地,表现出他的许多专业性经验和领悟,其象征的含义对读者有着内在的深刻影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种暗示。
在故事的结局中,悟空修炼成佛,显然他成功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